这两天CBA的赛制调整消息炸开了锅,直播吧曝下赛季可能实行单节仅10分钟,外加升降级制度重启的消息,直接让新赛季成为球迷热议的焦点,表面上看像是要和国际篮联的规则对齐,说是为了提升比赛节奏,还有让国内球员多适应国际大场面,但底下那套说法到底水不水,球迷都开始对喷了,你说巧不巧,赞成的有,说观赏性更高了,反对的也不少,担心是进一步压缩本土年轻人的上场机会,这事怎么看都不简单。
要说单节压缩到10分钟,这一刀砍下来,不同类型球员的处境真就是肉眼可见的变了,现有联赛四节七人次外援制度,本土球员本来就玩得比较吃力,现在每节再短,教练轮换空间直接缩水,场上的外援直接吃掉更多出镜机会,尤其是在末节追分和关键轮换时刻,本土年轻人想刷经验,堪比打boss,难度暴涨,这么一来,谁还敢摆烂锻炼新人,赞助商怕也没那么乐意了,毕竟比赛总时长少了,曝光度一降,分分钟影响收益,别的不说,单节缩短可真不是单纯“赛制革新”这么简单,掺杂的利益复杂得很。
不止球员端,球队造血机制也被悄悄改变,从赛季节奏到球队体能储备,全都得重算公式,短节奏意味着回合数下降,战术设计要往更高效、更直接的风格上靠,传统控制节奏拖死对手的套路不见得还能玩得转,投篮和防守的决策压力跳升,尤其是后场年轻球员,失误空间没了,一旦手抖犯错,立马被换下,成长窗口说小就小,这事一出就有网友怼,说CBA像是走“外援至上”路线,国内人才就更像是吃瓜群众,说是顺应国际规则,但真的适配吗,多少网友点赞回怼,调侃CBA又双叒叕出骚操作,只能说争议持续发酵。
![]()
当然,节奏变快也不是全无好处,观赏性肯定是大概率提升,紧凑比赛没那么多垃圾时间,刷分摆烂都得收敛点,关键回合变多,加上战术博弈更频繁,给球迷带来的实时爽感不容小觑,这对中立球迷和赞助品牌来说,的确有吸引力,更不用说和国际赛制接轨,对国家队也有点推动作用,但别忘了,比赛看得爽是一回事,联赛的核心竞争力还得靠本土球员的整体水准,场面太依赖外援,后果就是“伪强队”现象更加突出,把本地的篮球环境做虚了,CBA到底想单项冲国外,还是整体提升还真得掂量。
再说升降级这事,说实话,一直有声音在呼吁恢复,让竞争更真实,毕竟NBL联赛12月就要重新开赛,这也说明上下联动有了现实基础,退出NBL的球队都在组队复出,正好赶上CBA主办方新浪潮,这个信号挺明显,意在打破联赛固化结构,推动优胜劣汰,其实不少老球迷早在几年前就喊过,“摆烂”球队太多,保级无压力导致比赛水分太大,现在一旦升降级回归,谁都得拼命,关键阶段该赢的当仁不让,输了就真的要掉级,这种压力才能逼出底层球队的求生欲,球员的职业精神也顺道提升一档。
![]()
问题又来了,升降级能不能真落地,CBA内部生态行不行,之前之所以取消,主因就是市场和球队实力差距太明显,没法子保证NBL升CBA的队伍能玩得转,这次新规要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