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冲,这个名字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
她凭借电影《小花》一夜成名,成为大家公认的女神。
只是,鲜花和掌声之后,陈冲却选择了离开中国,加入美国国籍,甚至成为了好莱坞的华裔面孔。
这让她之后,因频频回国参加商业活动和影视作品的拍摄,被大家指责和质疑。
有人质疑她“吃完美国吃中国”,同时,她让春晚导演给全国观众道歉的事也轮番被大家批评。
那么,陈冲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她做了什么,才会让春晚导演给全国观众道歉?
初露锋芒的“东方小花”
1976年,14岁的陈冲因其出色的语言能力与自信的表演,被谢晋导演看中,出演了电影《青春》。
尽管这部电影并未让她立刻走红,但却是个好的基础。
而真正让陈冲成为全国焦点的,是《小花》这部电影。
它不仅是陈冲事业的起点,也成为她在中国影视界一夜成名的关键转折点。
1979年,导演张铮正在为新片《小花》挑选演员。
当时的陈冲刚因电影《青春》有了一些曝光度,但她依然是个年轻的新人。
对于这部极具挑战性的电影,很多人认为她经验尚浅,恐怕难以胜任复杂的角色。
然而,张铮对她的潜力深信不疑,力排众议将这个重要角色交给了她。
结果证明,导演的眼光是正确的。
在影片中,陈冲饰演的赵小花,是一个在战乱年代中饱受苦难的年轻女性。
她的演技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无论人物内心的坚韧还是脆弱表都被她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年,她年仅19岁,却已经能熟练地掌控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把观众的心灵紧紧抓住。
影片《小花》上映后,不仅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还为陈冲带来了多个重要奖项。
她凭借此片摘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影后。
而她的影响力并未局限于国内,在国际影坛也初露锋芒,赢得了南斯拉夫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称号。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以至于陈冲自己也没有完全准备好,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成名。
粉丝们的信件堆满了她的房间,媒体的关注无孔不入,她一下子成为了无数人的偶像。
远渡重洋
但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刻,陈冲却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赴美留学。
1981年,为了去找在美国当教授的父母,她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尽管她在电影界崭露头角,但在异国他乡,这些光环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帮助。
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陈冲不得不在当地的餐馆打工。
在她洗盘子的时候,餐馆老板常常借她的名气宣传:“中国影后在我这儿端盘子”。
这让她感到莫大的羞辱与失落,但这段困窘的日子并没有打倒陈冲。
她意识到,在好莱坞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舞台上,唯有全新的自我定位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1986年,陈冲迎来了她在美国的第一部电影《大班》的机会。
这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影片中陈冲饰演的角色大胆而露骨,引发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
可对于当时的她而言,这不仅是进入好莱坞的敲门砖,更是个人身份的蜕变。
随着《大班》的上映,陈冲逐渐在好莱坞站稳脚跟。
随后,她参演了《末代皇帝》这部全球瞩目的影片,并凭借影片中婉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国际影坛的认可。
她的表演细腻且富有情感,使她逐渐摆脱了“中国影后”的局限,成为国际影坛上的华裔明星。
只是,尽管她名气再大,国内观众对她的喜爱都不如从前了,而这源于春晚和之后的一系列事件。
春晚事件
1985年,陈冲作为当年已经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影星,受邀在春晚上向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
春晚当晚,陈冲穿着一身红色连衣裙,面带微笑走上了舞台。
在全国观众的注视下,她用轻快的语调说出了那句“祝大家春节快乐,用一句现在中国很时髦的话,恭喜发财!”
本是再普通不过的贺词,实际上问题很大。
她的措词让人感觉,她仿佛并不是中国人一样,而是一个站在外面看中国的人。
因此,不少观众觉得在美国打拼多年的她,已经开始“媚外”。
这场风波几乎立刻在全国范围内爆发。
尽管陈冲当时仍持中国国籍,但她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以及语气中的某种疏远感,加剧了观众对她的怀疑与愤怒。
于是,不少观众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向春晚节目组表达不满,批评陈冲的发言太过“洋气”,不接地气,甚至有人指责她已经“叛国”。
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春晚导演组感到措手不及。
最终,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导演不得不通过官方媒体《新闻联播》公开道歉。
这是春晚历史上唯一一次,因表演内容向全国观众道歉的事件。
这场风波对陈冲自己的影响也极大,而她在事件发生后,迅速选择回到美国,暂避风头。
就是在这期间,她接拍了好莱坞影片《大班》,并因为这部电影中的大胆表演再度引发争议。
这种“回国受辱,国外放开”的公众形象,使她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国内外观众对她的评价截然不同。
弃养风波
不止如此,陈冲因回国拍摄多部电影,也受到大家的质疑和指责。
2015年,她出演了《何以笙箫默》,2019年出演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误杀》。
虽然陈冲在这些影片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演技,也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好评。
但很多人认为,陈冲在美国打拼多年后,逐渐被好莱坞“遗忘”,于是才重回中国市场捞金。
而她的美国国籍,让这种指责显得尤为刺耳,是的,1989年,陈冲加入了美国国籍。
此后,她的身份就成为了公众的焦点,很多人质疑她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
既想享受好莱坞带来的国际声誉,又不愿错过国内市场的巨大利益。
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她收养孩子事件。
1995年,陈冲从好莱坞回到中国,做了一件使口碑好转的事。
她收养了一对双胞胎孤儿。
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成功的华裔演员,陈冲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她对祖国的关爱,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很多人将她视为具有慈悲心肠的典范,认为她并没有因长时间在国外生活而对中国冷漠。
可事情的反转让人愤怒又震惊。
几年后,当陈冲生下自己的亲生孩子后,公众突然发现,那对双胞胎女孩已经不在她的身边了。
很快,关于陈冲将她们送到美国另一对夫妇家里抚养的消息流传开来。
此举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指责她抛弃了无辜的孩子,只因为有了自己的骨肉。
面对这些非议,陈冲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对外界的批评做出公开回应。
然而,公众的记忆却是深刻的,每当她出现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关于她的争议都会被重新提起。
不过,尽管关于她的争议很多,但陈冲在影视界的实力和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她的表演仍然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她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展示出一个国际化演员的风范。
总的来说,尽管回国引发了诸多争议,她的实力和贡献却无可否认。
无论身处何地,陈冲依旧是那个在中西方影坛上独树一帜的东方女性。
结语
陈冲从早年在中国影坛的崛起到美国的历险,再到春晚风波后的重新出发,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她承载了众多中国人对成功、国籍和身份的复杂情感,被置于舆论的漩涡中,经历了无数次公众对她的热爱与指责。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演员的光环,更是一个女性对艺术、对生活不懈追求的坚韧与执着。
无论是捧获影后的荣光,还是面对舆论风暴的冷酷现实,陈冲都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是自我追寻与成长的契机。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17年8月23日 关于《陈冲:当年演《小花》得百花奖,出门都得挡脸》的报道
中国新闻网 2010年2月2日 关于《陈冲被曝弃养双胞胎养女 经纪人称已“转让”》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