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地球科学与地质灾害基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灾害管理及应急预案、常见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边坡地质灾害、地面变形地质灾害、海岸带地质灾害、特殊土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恶化、洪涝与干旱灾害、地下空间地质灾害、冰冻圈地质灾害等)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再版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类工程活动强度持续增加,地质灾害呈现出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天–空–地–内一体化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智能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手段。
《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第一版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与支持,被多所高校选为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在教学实践和科研应用中,我们收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适应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最新发展,满足教学与工程实践的需求,我们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保持第一版核心框架的基础上,重点新增了地下空间地质灾害、冰冻圈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三个前沿领域章节。第二版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学科属性、灾害地理环境和地质灾害链的特征,以及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和政策的框架和防治理念;第2章为地球科学基础,主要介绍地球圈层构成、地球内外动力作用、矿物岩石及构造地质学内容等;第3章为地质灾害学基础,定义了地质灾害的内涵与属性,同时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比较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的各种角度与我国现行定量分类分级标准,并举实例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与减灾的理念;第4章为地震地质灾害,介绍了地震成因以及类型划分,并结合我国发生的典型地震灾害,讲述地震的直接危害以及地震引发的大量次生灾害;第5章边坡地质灾害,介绍边坡地质灾害的基本形式、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相关防治措施等;第6章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主要介绍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这三类典型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基本现象、成因和防治措施;第7章为海岸带地质灾害,着重介绍了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啸、风暴潮几种常见的海岸带地质灾害;第8章为特殊土地质灾害,介绍了软土、红黏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等一些性质特殊的土体及相应的地质灾害;第9章为地下空间地质灾害,聚焦城市地下工程、隧道施工等诱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探讨其成因机理与防控对策;第10章为冰冻圈地质灾害,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分析雪崩、冰岩崩等灾害的演变趋势及防治措施;第11章为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智能分析,介绍InSAR遥感、无人机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第12章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介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易损性评估等;第13章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内容、应急管理手段、法制法规以及相关案例等。本次修订还结合各章节内容,更新了地质灾害案例库与最新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如补充了2024年福建等东南地区降雨诱发的群发滑坡灾害事件等,并融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韧性防灾、生态修复等最新研究进展。
本次修订由同济大学《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课程教学团队完成,其中,第1章由黄雨负责修订,第2、7章由郭桢负责修订,第3、4章由毛无卫负责修订、第5、6章由郑虎负责修订,第8、12章由叶斌负责修订,第9章由陈之毅负责编写、第10章由李星月负责编写、第11章由陆平负责编写、第13章由杨坪负责修订。教材内容更新与出版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C301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2342、42277156、42171343、42202312、52278410)、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同济大学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及教材建设基金的支持。团队研究生王艺谙、彭治铭、李尉、苏珂、黑李莎、苗沪生、王子凡、鲁天明、戴国威、潘亚飞、黄烨迪、余璐、王禹汗等协助参与了第一版教材的资料收集、文字撰写、图片绘制等工作;团队博士后朱旻奕、单墨楠,研究生罗森林、陈洁朋、邹嘉玲、李立群、赵翠珠、袁璨、葛梦林、王思怡等协助参与了第二版教材的修订,并在资料收集、案例整理、图表绘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书中部分图片来源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官方网站,在书中均已注明出处。另外,部分图片购自商业素材公司。教材内容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的专业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技进展发展迅速,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不断完善。希望本书能为高校教学、科研攻关、工程实践和地质灾害科学普及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7月
自然灾害的群发模式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
点击图片可跳转购买
本书可用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从业者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可用作地质类、土建类、水利类、交通类、采矿类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用书。同时,本书力求深入浅出,争取既能揭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的过程,又能反映工程防灾减灾的最新进展,是一本适合社会大众了解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的科普著作。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本文摘自科学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第二版)》一书,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编辑:韦沁weiqin@cspm.com.cn)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