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
先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庞统要是活到今天,听见我们复盘他那段“下线史”,估计能气得从落凤坡爬出来,揪着仨人领子吼:“我谢谢你们全家!”
哪仨?
刘备、诸葛亮,外加一个存在感低到尘埃里的张任。
别急着拍桌子,听我慢慢唠。
老刘这人,天生自带“心软”滤镜。
入川的时候,他拉着庞统的手,一口一个“士元啊,我得你如鱼得水”,转头就把人家扔在最前线。
是,庞统自己请战,可你刘备大小也是个老板,员工热血上头,你得拦啊!
你不拦也就算了,还顺手把自家白马换给他,“你骑这个,显眼,将士们好认你”。
我的天,这不是在敌军雷达上摁了个“大粉灯”嘛!
后来史书写到“庞统中流矢”,我都怀疑那箭是奔着“谁骑刘备的马”去的。
所以刘备哭归哭,眼泪掉得比谁都真诚,可说到底,是他把凤雏放在油锅最中心。
老板一句“我信你”,有时候比敌人的刀还快。
再说卧龙。
哥俩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但入川分兵那会儿,诸葛亮坐镇荆州,庞统跟刘备走北路。
按《三国志》的台词,诸葛亮写信劝刘备“慎行”,可信里具体怎么写的,咱没看着。
我就瞎脑补一下:
“主公,士元之才,十倍于我,但性子急,您多担待。”
表面夸,细品全是“他要是翻车,可不赖我”。
更要命的是,诸葛亮手里捏着荆州,那是庞统的“复活卡”。
真要有啥不对劲,从江陵发兵来救,快马加鞭也就几天。
可直到庞统被射成刺猬,援军影子都没见。
你说诸葛亮没预判到?打死我也不信。
所以卧龙这一手,叫“温柔的距离感”:我不动手,也不拦你,更不救你,兄弟,你自求多福。
最后说说张任。
这位刘璋部将,在演义里妥妥反派,可放在当时,人家只是恪尽职守。
问题出在哪儿?
他盯上刘备那匹白马,认定“骑白马的是大鱼”,于是集中火力,万箭齐发。
如果庞统那天没换马,穿的是普通铠甲,张任八成懒得理他。
所以这一箭,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质是“职场歧视”,谁让你坐老板专座?
庞统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不是被敌人打死,是被“老板座驾”害死。
把镜头拉远,整个事件就像一桌川菜:
刘备端上来的是“热情火锅”,诸葛亮配了碟“凉面提醒”,张任最后撒了一把“朝天椒”。
凤雏一口下去,喉咙冒火,直接呛到断气。
可历史最不讲道理的地方就在这儿:
它从不给你“如果”。
要是庞统出发前,刘备死命按着他:“士元,咱换个人打前锋!”
要是诸葛亮把“慎行”写成“别走小路,张任埋了伏!”
要是张任那天眼神不好,把白马当成普通传令兵……
随便哪个“要是”成立,庞统就能多活十年,三国剧本直接改写。
可惜,没如果。
于是落凤坡成了凤雏的终点站,刘备哭晕,诸葛亮叹气,张任升职。
只留下我们千年后吃瓜的,一边拍大腿,一边骂那仨人:
“你们啊,一个敢送,一个敢放,一个敢射,活生生把顶级谋士逼成经验包!”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庞统到底谁害死的?
别背课文,就告诉他:
“三个人,一人一刀,刀刀不致命,加起来刚好要命。”
故事讲完了,坡上的风还在吹。
仿佛有人轻声补了一句:
“下辈子记得,别随便骑老板的马,也别把兄弟的提醒当耳旁风。
命,只有一次,剧本,从不重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