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临床上儿童一咳嗽,有些家长就想要雾化吸入治疗,其实未必症状,甚至有些咳嗽是因为过敏性鼻炎,或者鼻窦炎感染等因素,这些情况吸入激素治疗也未必推荐,所以有些家长抱怨——-雾化吸入也没有效果。
今天来学习一下2021年发表在意大利儿科杂志的文献:《儿童气道疾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应用共识》,仅供医生和家长参考。
该篇文献首先提到吸入激素治疗的两面性:
1. 局部抗炎,精准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通过呼吸道局部给药,直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避免全身副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氟替卡松、布地奈德、莫米松等,不同药物分子特性影响其在肺部的滞留时间和效力。
2. 安全性问题:
生长影响:首年治疗可能暂缓生长速率约1.5cm,但长期研究(如布地奈德随访至成人)显示最终身高无显著差异。
局部副作用:喉部刺激、声嘶、口腔念珠菌感染(漱口可预防)。
系统风险:长期高剂量(>400μg氟替卡松当量/日)可能轻度抑制肾上腺功能,但临床罕见显著表现。
家长须知:按医嘱剂量使用ICS并配合吸药后漱口,安全性远高于哮喘未控制对肺功能损害,在规范科学医生指导下不必谈激素色变,毕竟不是全身激素。
其次谈到吸入糖皮质激素在不同儿童气道疾病的应用:
1. 喘息性疾病(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 病毒诱发喘息:
推荐短期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干预(如布地奈德雾化2mg/次,连用7-10天),在感染早期(流涕、咳嗽初现时)启动,可减少40%口服激素需求。
• 多诱因喘息:
需长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维持(如每日100μg氟替卡松),显著降低发作频率和急诊风险。
2. 支气管哮喘
• 急性发作期:
不推荐增加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或替代全身激素(如口服泼尼松)。重度发作应首选全身激素+支气管扩张剂。
• 维持期治疗:
◦ 首选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
◦ 若控制不佳:
✅ ICS+长效β2激动剂:减少60%急性加重(证据最强)。
✅ 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适用运动诱发哮喘或合并过敏患儿。
不推荐单纯加倍吸入糖皮质剂量:疗效不优于联合治疗,且副作用风险增加。
3. 过敏性鼻炎与非过敏性鼻炎
• 一线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50μg/日)优于口服抗组胺药,改善鼻塞效果更显著。
• 联合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如氟替卡松+氮䓬斯汀)适用于中重度持续性鼻炎。
4. 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
• 急性鼻窦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生素可加速症状缓解(推荐疗程2周)。
• 腺样体肥大:
◦ 中重度阻塞(尤其伴睡眠呼吸暂停):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6-12周)可缩小腺体体积30%,避免50%手术需求。
◦ 不推荐用于单纯分泌性中耳炎。
5. 喉炎
• 轻中度喉炎:单剂口服地塞米松(0.6mg/kg)为首选,布地奈德雾化(2mg) 可作为替代方案(尤其拒服药儿童)。
• 重度喉炎:雾化肾上腺素快速缓解梗阻,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
文章仅供大家参考,如有问题,可以留言探讨。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