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中美贸易这事儿,从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就开始闹腾,到现在2025年他又回来了,还是老一套的关税大棒挥来挥去。2018年那会儿,特朗普就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货加了25%的关税,说是为了知识产权和贸易逆差啥的,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回击了大豆和汽车这些美国出口品。结果呢,贸易战打了两三年,全球供应链乱套,美国消费者买东西贵了,企业成本也涨了。
到了2019年底,好歹签了个第一阶段协议,中国答应多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货,美国也暂停了部分加税。可这协议执行起来磕磕绊绊,中国采购目标没全达到,美国那边还留着高关税当筹码。拜登上台后,关税没全撤,基本延续了特朗普的路子。现在特朗普2025年1月又就职,2月份就签行政令,对中国货加10%的普遍关税,3月份又针对汽车和墨西哥那边加码,摆明要重启极限施压。
最近这轮中美经贸谈判,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场,本来是讨论传统领域像农业和知识产权,结果第二天就把TikTok禁令和技术出口这些新话题拉上桌。中国这边态度硬气,直接甩出一堆条件,让美国觉得太激进了。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在会谈后就对媒体放话,说中国提出的要求太过头,美国不可能为了协议牺牲国家安全。这话听着就来气,其实透着美方被逼到墙角的味道。
贝森特没细说那些要求,但从中美核心分歧看,估计包括一次性取消所有加征关税,而不是像以前分步走;彻底松绑对华为和中兴的出口限制,让芯片和技术自由流通;甚至把不支持台湾独立这些政治条款塞进经贸协议里。这些不光是经济事儿,还牵扯地缘政治,把贸易和安全绑一块儿了。美国为什么觉得激进?因为过去几年特朗普靠加税和制裁逼中国让步,这次中国反过来定调子,主动提底线,不再被动挨打。
中国经济韧性强,2024年对美出口还超1万亿美元,稀土和电动车电池这些关键材料在美国手里掐着脖子,但中国也学会了对等反制,比如调整稀土出口配额,让美国企业急眼。谈判从美方开价中国还价的单线条,变成双方博弈定边界的动态过程。中国用实际行动回应,比如5月份那次临时协议,把部分关税降到10%,但同时恢复一些管制,特朗普最在意的访华成果,现在成了中国要美方实质调整对华政策的筹码。贝森特这番表态,其实是想通过舆论先发制人,给中国施压,跟之前斯德哥尔摩那次低调谈判比,明显急了。马德里会谈刚结束,美国就公开抱怨,说明他们感受到中国实力的新格局,不再是单方面施压能摆平的。
9月17日,韩国那边先动静。韩国外长赵显访华前,在国会外交委员会上公开批评美国,说现在美国不是能和盟友好好合作的国家了。这是他上任后头一遭这么直白。韩国不光想收回韩军战时指挥权,在台海问题上也不愿帮美国出力。美韩同盟本来就因为贸易摩擦有裂痕,特朗普的关税让韩国半导体和汽车出口吃亏,现代工厂生产线调整,加班费都涨了。韩国对美贸易顺差大,2024年超300亿美元,美国老盯着要平衡,现在特朗普又要他们跟进对华关税,韩国自然不干。赵显这趟北京行,重点是加强中韩经济合作,稳住战略伙伴关系。韩国企业像三星和现代,在中国市场份额不小,贸然跟美国走,会丢了饭碗。
紧接着,日本也表态。9月17日几个小时前,日本财政大臣加藤胜信在记者会上明确说,因为俄罗斯石油问题,日本不会跟着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特朗普最近在G7线上会议上,贝森特视频里敦促盟友配合,但日本死活不从。加藤强调,日本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不想为能源安全多添负担。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占比高,2024年超20%,加税等于自找麻烦。日本汽车和电子出口到中国庞大,丰田和索尼这些巨头,供应链离不开中国。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早让日本不满,2018年钢铝关税就波及他们,欧盟和加拿大都去WTO告了。日本现在更倾向多边框架,不愿当冤大头。
这俩盟友的转变,不是一夜之间。特朗普第一任期,2018年对全球钢铝加税,日本韩国首当其冲,出口企业叫苦。2019年G20大阪峰会后,日本虽签了美日贸易协议,但避开了汽车关税,韩国也谈了个KORUS修订版,保住了核心利益。2025年特朗普回归,关税升级,日本首相在东京发布会重申能源独立,韩国国会报告访华成果,议员鼓掌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