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相爱相杀看得大家不亦乐乎。
殊不知医学界正悄然发生一场更具深远意义的变革——9月11日,国务院任免名单上,呼吸病学权威专家王辰院士被免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
这场看似平静的人事变动,却如同精准的微创手术刀,划开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脓疮……
01.
从“4+4试点”到“造假流水线”
2018年,王辰院士推动的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被誉为“中国医学教育的破冰之作”。
这本该是让数学、物理、化学等跨学科天才驶向医学研究的“特快列车”,却意外成为了某些人的“观光缆车”。
2019年,董某莹同学手持伪造成绩单(4门课程16个学分),在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李某宽的“保驾护航”下顺利登车。
博士毕业论文则是抄袭剽窃姑姑学生的专利,那名学生身体残障,是自立自强标兵,但遇到“强盗”也是有理说不清。
普通医学生都是5+3+3+规培专培,优秀的也需要8+规培专培,怎么说也得10年起步。
董袭莹呢?4年非医本科+4年硕博规培专培都结束,算下来总共4年医学专业。
如果董小姐老老实实的,没有和肖某有一腿,那么她2026年就该结束规培、获得执业资格,而那时她才30岁。
最魔幻的是,董小姐搭乘的这辆“特权缆车”,全程开启绿色通道:
论文抄袭?过关!
违规手术?放行!
规培特调?安排!
当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典礼上被王辰院士亲自点名表扬时,台下寒窗苦读十年的医学生们心情十分复杂。
“协和4+4”董小姐事件之所以轰动,因为这不是个人造假的小聪明,而是整个系统为她集体开“绿灯”。
学术世袭和制度失守的“双重感染”,只有开刀根除病灶。
王辰院士的免职实在不冤,虽然他在疫情防控中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作为管理者,对眼皮底下的“造假流水线”失察,毕业典礼上对问题学生的公开褒奖更显尴尬。
国家卫健委的通报用词精准如手术刀:“试点方案不严密、管理不严格、落实不到位”——每个词都指向系统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王辰在董小姐事件风口上地位稳如泰山,在事件落下帷幕后,反而悄无声息开始退位。
先是8月中旬,媒体发现《吉训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不再担任》。
再是九月中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被国务院悄然免去职务。
02.
这场静悄悄的人事变动传递出三重信号:
其一,学术容不得“世袭领地”。
医学不是谁的私人诊所,教育公平更是重中之重,当博士论文变成“家庭手工作业”,学术尊严也就成了地摊货。
其二,改革需要“无菌操作”。
“4+4”本是好经,但被歪嘴和尚念成了特权通道。真正的教育改革,应该让寒门学子搭上顺风车,而不是给关系户开设专车。
其三,专家型领导更要“洗手消毒”。
学者从政很容易重业务轻管理。再顶尖的专家,一旦戴上乌纱帽,首先要对制度负责而不是对小圈子接送人情。
03.
王辰院士的离去不是终点,而是医学教育自我净化的开始。
搞笑的是,这场医学界的整风运动竟被罗永浩的维权风波抢了热搜。
但或许这正是变革的最佳姿势——不搞运动式清算,不要戏剧化表演,而是像真正的外科手术那样:精准、冷静、彻底。
毕竟,要让患者相信白衣天使,先得让天使们站在干净的地板上。
信息来源:
大河报《卸任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后,王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被免》
观察者网《吉训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不再担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