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ymq120@yeah.net 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
最近刷到“反诈老陈”最新视频,视频里他举着两盒益生菌,眉头皱成个“川”字:“我就想问问北京协和医院,这俩产品到底是不是你们家的?”
评论区瞬间炸了。有人在问“真的假的?我家老人刚买了两箱”,有人翻出购物车截图:“我囤的‘协和钙铁锌益生菌’还在路上”,还有人直接@北京协和医院官号:“求官方辟谣!”
这场由老陈掀起的“协和产品罗生门”,比想象中更值得掰开了说。
01
老陈的“实锤”:100万单的“协和”生意,到底谁在卖?
先理清楚老陈手里的“证据链”:
第一款是“益生菌冻干粉”,来自某主播直播间。主播卖货时拍着胸脯喊:“有没有去过北京?有没有去过协和?这不是普通益生菌,是北京协和的钙铁锌益生菌!”老陈信了,下单买了两单——结果平台数据显示,这东西卖了100多万单。
第二款是“蔓越莓益生菌”,老陈自己在电商平台买的。产品包装上没写“北京协和研制”,但他特意去问了平台客服,对方信誓旦旦:“这确实是北京协和医院研发生产的。”
“大家买它图啥?不就图‘协和’俩字吗?”老陈对着镜头叹气,“要不是冲着协和的金字招牌,谁会花这冤枉钱?”
这话戳中了多少人的心?我妈前阵子还说:“我看邻居买的协和益生菌,说吃了肠胃舒服,要不我也试试?”要不是老陈这事儿闹出来,她可能已经下单了。
02
协和的回应很刚:这两款产品,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
舆论发酵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在评论区@北京协和医院,半开玩笑说“来活儿了”。
结果医院官号直接甩出“硬核回应”:“感谢关注,此两款产品与我院毫无关系,请广大网友擦亮眼睛,别被不法商家蒙骗。”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含糊。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真正的协和“明星产品”,根本不会随便跑出去卖。
作为全国顶尖的三甲医院,协和确实有不少“院宝”级制剂:比如治疗湿疹的“湿疹软膏”、缓解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还有治口腔溃疡的“黏膜溃疡脂”。这些药在患者圈里是“传说级”存在,用过的都说“比外面药店买的管用”。
但医院早就明确说过:所有院内制剂仅限本院使用,不对外销售,更别提网上卖了。换句话说,你在直播间、电商平台上搜到的“协和XX益生菌”“协和中药膏”,跟协和医院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03
“协和”二字,早成了某些商家的“流量密码”
这事儿最让人生气的,不是老陈较真,而是“协和”这个牌子,早就被不良商家盯上了。
前几年我去某三四线城市旅游,药店里摆着一排“协和钙片”“协和维生素”,店员拍着胸脯说:“这是北京协和医院研制的,专供内部,外面买不到!”我当场掏出手机查协和官网——人家压根没出过这些产品。
更离谱的是湖南市场监管局的行动:2021年他们专门整顿过“协和”“湘雅”“华西”等7家知名医院的“被冒牌”问题,查了一堆打着“协和”旗号卖药、卖保健品的店铺,最后发现,这些商家的注册地址可能在县城小作坊,产品成本几块钱,包装上印个“协和”就能卖上百块。
说白了,“协和”二字早成了某些人的“流量收割机”——他们吃准了老百姓对三甲医院的信任,吃准了“协和=靠谱”的心理,把医院的公信力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
04
老陈这事儿闹出来,不是为了跟哪家公司较劲,而是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别让“协和”、“湘雅”、“华西”、“同仁”等字眼,成了你交智商税的借口。
以后再看到这样标注XX医院的产品,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1.
医院官网/官微提过吗?协和这么大的医院,真要出新产品,肯定会在官方渠道广而告之。你搜一圈,要是连个影儿都没见着,那大概率是“李鬼”。
- 2.
平台客服能拿出授权书吗?老陈问客服“是不是协和研发”,客服随口就应“是”——可正规产品哪能光靠嘴说?真有授权,客服早把文件甩过来了。
- 3.
价格离谱吗?协和的院内制剂因为疗效好,确实紧俏,但医院从不炒作。要是网上卖得比黄金还贵,还搞“限时抢购”“库存紧张”,那十有八九是智商税。
真正的协和,从来不需要靠“卖产品”证明自己;
而冒用协和的,永远不敢让你去协和查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