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英国与成都植物园有长期的合作。未来在全球植物保护领域,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交流。” “目前植物园开发芙蓉新品种总数近40个,居世界首位,开创了省内花卉太空育种新路径。其中7个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个获得了四川省林木良种证……”
9月18日,由成都市植物园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联合举办的“植物保护研究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目前正稳步推进。
此次研讨会上,成都市植物园、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等专家学者围绕植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迁地保护、科研进展等议题开展了专题报告与讨论。
成都已正式被纳入国家植物园14个候选园名单
▲英国考察团
现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科研教育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田延方表示,此次研讨将为推动四川省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创建成都国家植物园提供宝贵的国际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国家林草局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等编制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明确了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基础上,再遴选出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空间布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成都已正式被纳入国家植物园14个候选园名单。”成都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国家植物园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是立足川渝及横断山与东喜马拉雅区域,面向欧洲和北美关键山地,重点收集华西雨屏带和不同海拔山地植物,建成世界山地植物多样性保育基地。
▲开展芙蓉研究
为什么成都能进入候选名单?该负责人认为,四川跨越三大气候区,显著的地带差异与垂直梯度变化,为不同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质条件,全省有高等植物1.4万余种。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我国拥有的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印缅地区和中亚地区四大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川渝地区是西南山地生态廊道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独特的生态区位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底,为国家植物园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划保存活植物原生种不少于8000种
该如何建?在该负责人看来,在成都创建国家植物园过程中,成都市植物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园区建设将重点聚焦科研体系提升、植物资源系统收集和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领域。其中,植物资源收集保育是重中之重。“园区植物资源收集以建成世界山地植物多样性保育基地为目标,计划保存活植物原生种不少于8000种,实现川渝地区75%以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收集保育的目标。”
▲开展芙蓉研究
在科研方面,将编制完成成都市植物园科学研究体系建设方案,聚焦山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公园城市生态与科学传播三大研究方向,不断深化多平台合作与高水平人才引育,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此外,在基础设施方面,将稳步推进专类园改造提升,同步系统升级科研苗圃、智慧管理系统和游憩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科研支撑、物种保育和公众服务能力。
据悉,成都市植物园是国家芙蓉种质资源库、西南木本花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基地,收集活植物46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2种。
同时,作为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园内持续开展芙蓉、古树、碳汇、花粉等方面科研,现已培育木芙蓉新品种40余个,获国家授权新品种7个。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杨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