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相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目睹过形形色色的假冒商品。
3
这些粗制滥造的仿冒品背后往往隐藏着惊人的利润空间,照理说消费者应当对其避之不及。
4
可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清楚所购之物极有可能是假货,仍有不少人趋之若鹜,从运动鞋到护肤精华,再到珠宝首饰,几乎无一幸免……
5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与现实动因?
![]()
6
利润惊人的假货
7
在我国,假货的存在早已不是新鲜事。
8
以大众最为熟悉的鞋类为例,国际知名品牌的高仿产品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9
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生产这些仿品的企业,原本正是这些大牌的授权代工厂。
10
他们亲手参与正品制造,深知一双鞋的实际成本不过几十元,贴上品牌标签后却能标价数千。
11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价诱惑,部分厂商开始私自复制生产线,推出的仿制品利润率一度飙升至2400%。
12
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仿品数量远超正品的荒诞局面。
![]()
13
相比之下,鞋子造假虽属不义,但毕竟属于外部穿戴用品,真假差异对身体影响有限。
14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化妆品领域的造假行为:
15
一些地下作坊利用极低成本调配原料,再套上奢华包装,堂而皇之地冒充高端护肤品或彩妆,售价动辄数百上千。
16
表面看与正规产品别无二致,实则内在成分严重违规,其危害性远非鞋类可比,直接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
17
以去年杭州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假化妆品案为例。
18
该案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执法部门在一处仓库内查获大量刚出厂不久的产品。
19
尽管外观与正品高度相似,但检测结果显示多项化学物质严重超标,长期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皮肤溃烂、内分泌紊乱等健康问题。
20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金银饰品市场。
![]()
21
市面上不少银饰标注“925纯银”,实则仅为镀层金属,内部材质与银毫无关系。
22
今年8月7日,有媒体随机送检19件市售首饰,结果令人震惊:部分银链含银量仅有13%,更有甚者完全不含银元素。
23
价格虚高尚且可以接受,最可怕的是这类伪劣品普遍含有铅、汞、镉等有毒重金属,镍含量也严重超标,极易诱发过敏反应、器官损伤乃至癌症风险。
24
然而,那些非法制造商对此毫不在意,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攫取暴利……
![]()
25
那么,为何这些制假团伙如此猖獗?
26
首要原因在于暴利驱动。人们常说:只要有足够高的回报,资本连绞死自己的绳索都会出售。
27
当售卖假货带来的收益可达数十倍之多时,人性中的贪婪便难以遏制。
28
其次,现行法律惩处力度偏弱,违法代价过低。
29
多数造假者被查获后仅面临数万至数十万元罚款,与其非法所得相比微不足道,形同警告而非震慑。
![]()
30
此外,造假群体庞大,监管人力捉襟见肘;电商平台交易隐蔽性强,为售假提供了天然庇护所;更有部分商家注册于境外,逃避境内执法追踪。
31
综合来看,高利润、低风险、难追查三大因素叠加,使得制假产业链持续膨胀,屡禁不止。
![]()
32
疯抢的购物者
33
在谴责造假者的同時,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浮出水面。
34
许多购买者并非不知情,而是明知是假仍主动下单。
35
究其根源,关键在于正品定价过高。
36
当前社会生活压力加剧,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下降,导致普通消费者无力承担高昂的品牌溢价。
37
在此背景下,外观相近、价格低廉的仿品自然成为替代选择,反正外人看不出区别,拍照发圈照样体面。
![]()
38
归根结底,这种消费行为的核心驱动力是“面子文化”。
39
尤其是一些年轻群体,看到身边家境优越的朋友拥有名牌单品,内心产生强烈对比感,渴望通过同类商品获得认同感。
40
有些人并不追求实用价值,只求在社交平台上传一张照片,赢得点赞与关注。
41
追星族更是典型代表,为了穿上偶像同款服饰或佩戴同款饰品,不惜转向低价仿冒渠道。
42
而正版商品动辄数千的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
![]()
43
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确实遭遇欺骗,但在维权过程中因流程繁琐选择放弃。
44
有人尝试联系卖家理论,却被一句“这么便宜你还指望是真货?”怼得哑口无言,只好自认倒霉,默默收下假货。
45
总体而言,假货之所以能够长期存活,离不开大众心理的支撑:虚荣心作祟、攀比风气盛行、对表面光鲜的过度追求……
46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品牌自身也存在问题——价格年年上涨,设计却愈发平庸,品质不断缩水,纯粹依靠营销收割粉丝钱包。
47
这样的品牌一旦被仿冒,恐怕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公众同情度自然不高。
![]()
48
抵制假货
49
要想有效遏制假货行为,首要任务便是加强全民教育宣传。
50
应在主流媒体、校园课堂、社区活动等多种场景中普及假货的危害知识,例如劣质化妆品导致面部溃烂、假酒引发中毒失明、山寨电器引燃火灾等真实案例。
51
通过持续传播,帮助公众建立起“短暂省钱可能换来长期代价”的认知,明白一时的虚荣远不如健康与安全重要。
![]()
52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大幅提升造假者的违法成本。
53
不仅要加重经济处罚,还应实施财产没收、行业禁入等措施,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失信黑名单”制度,限制其未来从事商业活动。
54
在线下层面,执法机关应强化巡查机制,精准定位并摧毁制假窝点。
55
在线上领域,则要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监控异常销售模式与虚假交易记录,及时识别并封禁可疑店铺,切断假货流通路径。
56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57
参考信源:
58
光明网 直播间2折卖假鞋,扫防伪码还能进官网?“双十一”在即,警惕这些骗局
59
新闻晨报 10人参与售卖假冒大牌化妆品,销售金额达130余万元至910余万元!
60
北青网 海南一珠宝店里,摆满假黄金首饰、玉镯!背后竟牵出大案 15人被抓!
61
齐鲁壹点 有商家明目张胆卖假货 二手商品如何保证“一等”质量?
62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