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的特殊时刻,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驶入日本邻近海域,正式开启环绕整个日本列岛的巡航任务。
这不仅是一次常规的远洋演训,更是在民族记忆深处回响的历史节点上,用钢铁战舰划出的主权宣言——以航迹铭记国耻,以实力昭示尊严!
巡航行动:清晰轨迹背后的军事威慑
据日本防卫省发布的消息显示,本次执行任务的中方编队由两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分别为淮南舰与开封舰)以及一艘903A型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组成。
编队首先经由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随后沿日本列岛外围航道持续航行,期间日本海上自卫队紧急出动“朝雾”级驱逐舰和P-1反潜巡逻机实施全程伴随监视,并多次对外发布所谓“异动通报”,试图强调其区域警戒能力。
实际上,此类远海行动已逐渐成为中国海军训练体系中的常态内容。
近年来,无论是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还是实施环岛式巡航,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不断拓展,作战半径显著延伸。
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此次编队配置涵盖防空、反潜、反舰等多维作战模块,配合补给舰提供的持续保障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海军已具备独立执行远程部署、长期在轨作战的战略投送水平。
而将这一行动安排在“九一八”纪念日当天展开,无疑赋予了此次航行超越战术层面的象征意义。
历史回响:从"九一八"到今日巡航的民族记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借此发动对北大营的突袭。短短四个多月内,东北三省全面失守。
此后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岁月中,超过三千五百万中华儿女付出生命与鲜血,才最终赢得胜利,驱逐外敌,重振山河。
“九一八”这三个数字,早已深深镌刻在民族集体意识之中,成为警示国人勿忘国殇、奋发图强的精神坐标。
如今,当中国军舰以整齐编队驶过昔日侵略者必经之海,历史与现实形成强烈对照。
94年前,中国没有一支足以捍卫领海的现代化舰队,面对外来入侵只能被动承受;94年后,人民海军已发展为拥有航空母舰、万吨级驱逐舰、战略核潜艇的强大海上力量,能够在全球关键水域展现存在、维护权益。
这种跨越世纪的蜕变,既是对无数英烈牺牲的庄严告慰,也是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铁律的深刻践行——唯有强大,方能守护安宁;唯有崛起,方可避免重蹈覆辙。
现实意义:巡航背后的战略考量
从当前地缘局势出发,这次巡航并非针对普通民众,而是向日本国内尚未根除的军国主义倾向发出明确信号。
近年来,东京方面在安全政策上动作不断:大幅上调国防预算、推动修宪进程、频繁参与多边联合军演,同时在历史认知问题上态度模糊,甚至出现美化殖民行为的声音,引发周边国家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军选择在极具象征意义的日子开展远洋巡航,正是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立场:我们铭记过去,但不困于仇恨;我们追求和平,但从不懈怠防御。
正如当年“9·3”抗战胜利日阅兵所展示的先进装备一样,本次航行同样是中国军事现代化成果的一次无声宣示。
从战火纷飞年代的简陋武器,到如今集信息化、体系化于一体的远洋舰队,中国已构建起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坚实屏障。任何企图挑战战后秩序、重演扩张旧梦的行为,都将遭遇坚决反制。
与此同时,此次任务也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向深蓝海洋的关键步伐。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深入,海外利益分布广泛,亟需一支可信赖、能抵达、善应对的海上力量提供支撑。
常态化远海训练不仅能锤炼官兵实战能力,更能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地区稳定的真实意愿,有效驳斥某些势力对中国军力发展的无端猜忌与恶意渲染。
总结
在“九一八”纪念日执行环绕日本列岛的巡航任务,绝非一次普通的军事演练,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它向百年前浴血奋战的先辈们宣告:今日之中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它提醒每一位当代公民:唯有铭记苦难,才能坚定前行方向;它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也绝不容忍主权受损、尊严被辱。
从东北沦陷的悲歌到今日战舰巡洋的壮举,从积贫积弱任人欺凌到自立自强屹立东方,中国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乞求得来,而是依靠实力争取而来。
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驰骋于辽阔大洋,守护国家核心利益。每一次破浪前行,都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对英灵的庄重致敬,更是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忠诚护航。
信息来源: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