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维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彻底点燃了体内CAR-T(in vivo CAR-T)爆发的导火索。
7月,EsoBiotec的体内CAR-T疗法ESO-T01的首次人体试验数据发表在《柳叶刀》上,结果显示,该疗法安全性良好,有效治疗了4名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8月,吉利德公司旗下Kite pharma宣布,以3.5亿美元收购开发体内CAR-T疗法生物技术公司Interius,成为又一进军体内CAR-T的跨国药企。
相较于传统CAR-T,体内CAR-T(in vivo CAR-T)能够大幅简化治疗流程,具备更高效率和患者可及性,赛道热度持续攀升。
据公开的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超过20款体内CAR-T管线处于临床前或临床早期试验阶段。
赛诺菲、诺华、阿斯利康、艾伯维、安斯泰来等国际巨头已主动抢滩,在国内,云顶新耀、嘉晨西海、石药集团、剂泰科技、艾博生物、星锐医药、沙砾生物、虹信生物也已布局,掀起围绕体内CAR-T的新一轮“淘金热”。
体内CAR-T的成药关键在于载体的成功,递送载体的革新及持续优化是在过去一年多这个领域爆发式发展的技术基础。
例如,Capstan Therapeutics开发基于靶向脂质纳米颗粒(tLNP)的体内递送技术,实现对T细胞等特定免疫细胞的精准识别与高效递送,成为体内CAR-T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
9月13日,在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CSGCT)大会上,剂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赖才达博士与Capstan Therapeutics技术联合创始人Hamideh Parhiz教授,围绕tLNP研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Hamideh Parhiz指出,LNP递送作为mRNA新冠疫苗的核心技术,已在全球数十亿人中完成接种并验证了生产工艺,这一技术路径的可行性已得到充分证明。
她进一步表示,tLNP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其高度灵活的平台属性——几乎可以封装任何功能性载荷,无论是CAR结构、基因编辑工具,还是免疫调控分子,均可通过同一递送系统实现体内精准递送,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过,Hamideh Parhiz教授也指出,尽管tLNP在体内CAR-T中拥有巨大潜力,但其工程化设计仍面临诸多关键挑战。
例如,目前tLNP主要靶向血液和淋巴系统,而向肝脏以外器官(如肺、肌肉、心脏、肾脏)乃至穿越血脑屏障(BBB)的递送仍存在不小障碍。
这对LNP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实现靶向准确、递送高效、表达可控的协同优化,才能充分释放体内CAR-T疗法的临床价值。
AI“纳米火箭工厂”
9月16日,剂泰科技在北京细胞与基因产业园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以AI赋能破局打造“纳米火箭工厂”,为LNP递送提供了全新范式。
传统LNP递送受限于有限的分子设计空间与高度集中的专利布局,大部分已有的、具有高递送效率的脂质分子结构都已被大型药企所垄断,这使得新进入者往往被迫在已被充分探索的“红海”中内卷,还容易陷入侵权风险。
NanoForge具备独有的脂质从头生成模型和脂质语言模型,从源头上实现LNP的设计“自由”,巧妙避开专利保护的已探索区域,探索具有更多可能的蓝海空间。
AI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设计出超越人类认知的脂质分子,发现前所未有的靶向结构,赋能靶向肝脏之外的LNP开发,在绕过已有的IP限制的同时,为开发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疗法提供可能。
LNP研发的另一个痛点是其漫长且昂贵的开发周期,脂质设计和配方空间是10的12次方,面向未知空间的创新一直受制于传统手段的低效。
赖才达博士提到,以前在学校开发一个新材料可能需要3-5年,且成本极高。而NanoForge通过剂泰专有的一体化干湿实验室基础设施,将这一周期缩短至几个月甚至几周。
具体来看,NanoForge首先通过干实验计算模拟,在计算机中一次性模拟超过 10 万个实验,快速筛选出有潜力的材料,从而大幅压缩了早期探索阶段的时间和成本。
随后,其自主研发的METiS DATALOTS系统进行高通量湿实验验证,能同时测试数百种制剂组合,快速验证AI模型的预测结果。
根据剂泰科技人工智能创新负责人的测算,如果用传统方法,一千万的脂质合成和测试至少需要五亿人民币费用,而AI可以大大缩减这一成本。
此外,LNP递送领域长期处于“无算法,无干湿数据,无模型”的三无状态,NanoForge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通过自主研发的干湿实验平台,从零开始构建了高质量的“数据宇宙”,可以实现稳健的模型训练和算法改进。
剂泰科技拥有超过1000万种以上的脂质结构和超过10万个可做模型训练的数据点,其中相当数量的脂质得到了超过20项关键特性的湿实验数据支持,成为难以复制的独特竞争壁垒。
依托NanoForge平台,剂泰科技在靶向LNP递送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实现了多个重要器官的同类首创(FIC)和同类最佳(BIC)递送。
公司的肝脏靶向LNP在头对头试验中递送效率远远超过现有临床获批基准,且安全性更优,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在肺部递送方面,公司成功克服传统给药难以深入肺泡的瓶颈,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实现mRNA向肺泡I型和II型细胞的高效递送;在心肌和骨骼肌这一非病毒递送的高难度领域,剂泰科技同类首创的靶向LNP亦可达到精准递送,为遗传性心脏疾病、肌肉萎缩症及心脏衰老等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在发布会现场,赖才达博士还展示了剂泰科技自研管线MTS-105的最新数据。MTS-105是由剂泰的肝靶向LNP递送的,编码针对肝癌特异性抗原的T细胞衔接器(TCE)的mRNA。由于剂泰LNP的肝靶向特异性,这款杀伤肿瘤的抗体药物能够在病人的肝脏内,尤其在肝癌细胞内生产,从内部杀伤癌细胞。这就像特洛伊木马,从内部攻克比从外部攻城效果高很多。
在小鼠模型上的头对头研究显示,MTS-105能够实现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高效富集,以传统抗体1%的剂量达到千倍以上疗效的提升,并实现100%的完全缓解,展现出同类最佳(BIC)潜力。
而MTS-105从立项到正式启动人体试验,仅用时约18个月,充分体现了NanoForge在加速研发创新疗法上的强大能力。
寻找下一个Capstan
Capstan Therapeutics的tLNP递送技术,尽管前景广阔,仍需克服诸多临床转化上的关键障碍。
tLNP当前在向血液和淋巴系统之外(如肾脏、肺等)的器官递送仍存在亟需攻克的难题,Hamideh Parhiz教授认为这可能需要设计双重靶向策略:先考虑如何到达某个组织,再去讨论其在细胞层面的特异性。
NanoForge的发布会上,剂泰科技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第一层是被动靶向,通过优化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实现特定组织的自然富集;第二层是内源性靶向,分析LNP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的蛋白冠来解码递送机制;第三层是主动靶向,通过抗体偶联技术实现精准递送。
据公开信息,剂泰科技能够在人体内肝、肺、免疫器官、心脏、肌肉、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8个器官或组织完成已识别的LNP靶向递送。
不仅如此,NanoForge的发布会期间,公司还首次透露T细胞靶向递送的最新成果。剂泰科技副总裁兼技术平台负责人称:“我们拿到了非常漂亮的T细胞靶向LNP数据。我们T细胞靶向LNP的递送效率已经远超过全球最领先的体内CAR-T公司的水平,意味着我们的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工程化T细胞,实现体内CAR-T疗法的潜力。”
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药物,TCE药物能够同时结合T细胞和靶细胞(如肿瘤细胞),通过桥接并激活T细胞,诱导其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此前,TCE药物主要集中于实体瘤领域,而罗氏在今年EULAR会议上披露其Mosunetuzum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积极临床试验数据,展现出此类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潜力。
有数据统计,2024年以来,TCE药物相关的合作交易约20起,交易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近期,智翔金泰、和铂医药、乐普生物、百济神州等多家国内企业与海外公司达成大额BD。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所有已上市的TCE药物都是采用直接输注蛋白质,而剂泰科技的策略是选择将编码TCE蛋白的mRNA包裹在LNP中,然后注射到体内,比如其正在研发的抗肝癌药物MTS-105。这样一种全新的“体内生产”模式,在延长药效的同时,制备过程也更快更便宜。
剂泰科技技术平台负责人表示,未来,像红斑狼疮这种毁灭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望通过剂泰科技T细胞靶向的LNP,在体内实现T细胞重编程,精准杀伤异常活化的B细胞,为体液免疫系统按下恢复出厂设置的按钮,恢复成干净的初始状态。
类似于Capstan Therapeutics利用tLNP技术加速体内CAR-T的落地应用,剂泰科技也正通过对LNP递送的底层创新,推动更多药物领域进入“体内”时代,带来颠覆性疗法。
这其实也符合Hamideh Parhiz教授的判断,她表示“从理论上讲,体内任何特定的细胞类型,只要能在体内对其进行修饰或工程化改造,就具备应用潜力……只要任何类型的体内细胞工程技术能达到可接受的工程化效率,我认为它都能在多个应用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Capstan之后,市场正在押注下一个Capstan,围绕递送系统这个核心瓶颈的「技术卡位」从未停止。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额已逼近5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
这背后是持续被验证的技术能力,中国创新药实力正稳步走向世界第一梯队,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华丽转身。
面对“体内编程”的新浪潮,当AI成为竞速关键,中国细胞基因和核酸创新药研发的弯道超车,或许取决于剂泰科技们突破的加速度。“下一个Capstan”有望诞生在中国,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The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