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早年打工、跑客运攒家业,还主动承担起大哥遗孤的抚养责任;他重视6个孩子的教育,以车为“爱心站”帮扶乡邻;后转型开挖掘机、办劳务公司,带领20余位乡亲创业,月发放劳务工资最高达20余万元,用坚韧与善意撑起家庭、温暖乡邻、带动乡亲增收共富。
乌蒙山腹地的威信县水田镇香树村,提起张震的名字,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38岁的农家汉子,用20余年的坚韧与善意,书写了一段平凡却动人的故事——从独力养家到撑起三代10口之家,从打工者到“爱心司机”,从开挖掘机到带领乡亲致富,张震用担当诠释了威信人的朴实与大爱。
2003年,初中毕业的张震赴广东打工,搬过砖、做过家具。打工的日子充满艰辛,但这段经历让他磨砺出坚韧品格。5年后,他回到威信,在县城跑起了出租,烈日严寒、刮风下雨,一年365天,他日夜兼程、全程无休,身影早已融进大街小巷。2009年,他抓住机遇,按揭了一辆28万元的汽车,跑起了威信至昆明的网约客运班线。风里来雨里去,他靠着方向盘一点点攒下积蓄,终于在2018年翻新老屋,让家人住得更舒心。
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2019年,张震的大哥在打工期间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此后两年,他一边带大哥求医,一边继续跑网约车,花光积蓄仍未能挽回大哥生命。2022年大哥离世时,留下两个正在读初三与初一的孩子。面对无依无靠的侄儿,张震没有丝毫犹豫:“我来养!”
此时,张震的4个孩子正值求学关键期,加上大哥的两个孩子和年迈需长期照护的父母,10口之家的重担压在肩头。但他始终坚信“再穷不能穷教育”。他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假期带孩子们到工地体验生活,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他还给孩子们立下“规矩”,制定奖励措施,分工承担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在张震的“激励式”教育下,孩子们早早懂得体谅生活的不易,心怀感恩,不仅学习勤奋刻苦,更养成了端正的品行。
如今,6个孩子中有1人在威信县第三高级中学就读,另外2人即将升入高中。
“二叔待我如亲生,给我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让我感到温暖。”侄儿张毓栋说。张震则说:“作为家庭顶梁柱,再苦再累,看到家庭越来越好、孩子越来越优秀,都值得。”
张震的汽车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邻里间的“爱心流动站”:顺路捎带老人赶集、紧急送村民就医、为留守儿童带学习用品……“远亲不如近邻,遇到需要帮助的,我都会主动搭把手。只要每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越来越好。”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对乡亲的深情。
随着成贵高铁威信段开通,客运行业竞争加剧,张震的收入大幅减少。为了撑起这个大家庭,他雇佣司机跑客运,自己借钱购买挖掘机承接工程,并注册“震远劳务有限公司”,带领20多位工友承揽工程项目,单月劳务支出最高超20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秉持这一理念,张震的公司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的实干和诚信,赢得了工友们的信任和尊重。
从网约车司机到劳务公司负责人,从4个孩子的父亲到6个孩子的“大家长”,张震用肩膀扛起了家庭的责任,也用行动传递着昭通人特有的包容与温暖。
来源/昭通日报 记者 胡远松 通讯员 万艳 文/图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