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噪音治理志愿者的专业能力,筑牢社区噪音防控 “防线”,近日,秋浦街道联合社会组织党群服务站在五楼会议室组织开展噪音治理志愿者培训会,来自辖区的居民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及社会组织志愿者共15 人参加培训,为后续开展噪音治理志愿服务注入 “专业动能”。
此次培训会围绕 “实用、实操、实效” 原则,精心设计培训内容,邀请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士及社区治理经验丰富的讲师组成授课团队,通过 “理论讲解 + 实操教学 + 模拟演练” 的多元形式,为志愿者们带来一场 “干货满满” 的培训。
培训伊始,环保部门讲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讲解了噪音的概念、分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合居民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社会生活噪音等场景,让志愿者们对噪音污染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随后,法律专业人士重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池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条款,详细说明不同场景下的噪音超标标准、投诉举报流程及责任主体,帮助志愿者们明晰噪音治理的法律依据,提升依法开展志愿服务的意识。
在实操教学环节,讲师现场展示便携式噪音监测仪的使用方法,从仪器开机校准、监测模式选择,到数据读取与记录,每一个步骤都细致讲解、亲自示范。志愿者们分组上前实操,在模拟的 “交通路口”“建筑工地附近” 等场景中,尝试监测噪音数据,并认真记录监测时间、地点及环境条件。“以前只知道噪音烦人,现在学会了用仪器测噪音,以后在社区巡查时就能更精准地掌握噪音情况了!” 志愿者王阿姨拿着监测仪,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收获。
宣传技巧与矛盾调解是此次培训的另一重点。讲师结合社区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将专业噪音知识转化为居民易懂的语言,指导志愿者设计制作宣传海报、手册及短视频,并策划主题宣传日、入户宣传等活动,提升居民噪音防控意识。针对邻里噪音纠纷、商业场所噪音投诉等常见问题,讲师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演练,传授矛盾调解的基本原则与沟通技巧,志愿者们分组扮演 “噪音产生方”“受影响方” 及 “调解者”,在沉浸式演练中掌握调解方法,讲师则逐组点评指导,帮助志愿者们查漏补缺。
培训最后,街道工作人员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志愿者们的疑问,并明确后续志愿服务安排。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志愿者们能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参与社区噪音巡查、宣传及矛盾调解,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噪音治理,共同营造安静、和谐的社区环境。
“这次培训内容特别实用,从法律知识到实操技能,再到沟通调解,每一项都针对性十足,让我对做好噪音治理志愿服务更有信心了!” 培训结束后,志愿者李大哥说道。此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志愿者的专业素养,更凝聚了噪音治理的志愿力量,为秋浦街道后续推进噪音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文:张明姣 吴小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