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株洲某小区发生一起入户盗窃案。民警抵达现场后,通过“北斗云侦”系统快速完成室内三维建模,随后雷霆出击,在案发5小时内将嫌疑人抓获。这是株洲“北斗+警务”赋能城市治理的缩影。
9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将在湖南株洲召开。9月15日,记者来到株洲市公安局。在该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警情数据与三维实景地图无缝融合。作为全国公安系统和湖南省第一批全面应用北斗技术的“先行者”,株洲市公安局目前已实现北斗装备配备率97.66%、城区配备率98.2%的全国领先水平。
“我们锚定‘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目标’,研发了北斗+实景三维接处警、北斗+交通事故预防、北斗+低空空域监测、北斗+云侦等应用,将北斗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株洲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唐文发告诉记者。
三维地图+驾驶员视角,找出道路“看不见的风险”
株洲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科技保障大队副大队长马宇骁和记者分享了北斗+事故预防分析模型如何有效预防交通事故。
在株洲渌口区龙船镇华新水泥厂路段,因为事故多发,北斗+事故预防分析模型将该路段标记为事故热力点。该模型对热力点进行分析发现,该路段已经发生交通事故21起,其中15起为机动车间的事故。
为何事故如此频发?“我们借助三维地图深入‘现场’,发现这段路是连续急弯,弯道曲率接近 90 度。更关键的是,弯道下方还藏了一条下坡岔道,和主路有 15 度的坡度差。这些细节在平面地图中极易被忽略,却是事故高发的重要诱因。”马宇骁一边解释一边通过该模型向记者展示路段情况。
通过三维地图的“驾驶员视角漫游”功能,还能真实还原行车时的视线状况,从站在驾驶员的角度找问题。代入驾驶员视角后,记者看到,当模拟车辆即将驶入第一个急弯时,原本清晰的前方道路会突然被两侧树木遮挡,紧邻弯道的两层居民房进一步压缩了视野,导致驾驶员完全无法观察到弯道另一侧的来车情况。而对于那处隐藏的下坡岔道,因坡度差和视线遮挡,驾驶员很难预判岔道内是否有车辆突然驶出。正是这些 “看不见的风险”,导致了多起机动车间碰撞事故。
“三维漫游让我们从旁观者变成了驾驶员,真正摸清了事故发生的视线症结。”马宇骁说。
“对症下药”后,该路段自2025年2月起,月均事故数从治理前的 7.7 起降至不到1起,高频事故点变成了安全畅通段。
目前,通过该模型综合研判,株洲市公安局对天元区天元小学路段,株洲大道莲花路口路段等多个事故隐患热点进行治理,效果明显。
案发5小时内抓获盗窃嫌疑人,“北斗云侦”助力民警办案
“以前我们画个平面图要几个小时甚至有时熬通宵,还得反复核对尺寸和方位。现在,只要打开‘北斗云侦’系统,几分钟就能生成毫米级精度的三维现场模型,所有物证自动标注、空间关系清晰可见。”一位资深技术民警坦言。
长期以来,刑事案件现场勘查高度依赖民警的经验判断和手工记录。一张草图、一段文字、几组照片,构成了传统案卷的核心内容。然而,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短板:空间信息不直观、物证位置易遗漏、协作效率低,尤其在复杂室内或夜间现场,极易造成关键证据流失。
这一切的转变,始于“北斗云侦”系统的上线运行。该系统深度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实景三维建模、人工智能算法与公安业务数据,构建起覆盖“接警—到达—勘验—比对—研判—抓捕”全链条的数字化勘查闭环。
今年3月,株洲某小区发生一起入户盗窃案,嫌疑人趁住户外出时撬门入室,盗走现金与首饰。民警抵达现场后,通过“北斗云侦”系统快速完成室内三维建模,同时迅速开展比对,分析研判出嫌疑人可能藏匿的出租屋。最终办案民警雷霆出击,在案发5小时内将李某抓获,全数追回被盗财物。
自“北斗云侦”系统在株洲全市推广应用以来,成效立竿见影。数据显示,系统上线后,全市接触型案件现场勘查合格率同比提升18.6个百分点,痕迹物证提取率提高9.38个百分点,平均勘验时间缩短近30%。已在多起入室盗窃、抢劫等接触型案件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民警办案的得力助手。
“‘北斗云侦’不仅提升了破案速度,更让勘查工作更规范、更科学。”株洲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系统上线以来,株洲接触型案件的破案率同比提升明显,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增强。
“北斗+无人机”巡河,非法捕捞、非法垂钓精准识别
湘江株洲段全长90公里,其中城区段39.6公里,是湖南省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也受到天气、地理、时间、人力等限制,面临着无法实时监测、难以全面覆盖、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存在执法安全风险等难点。株洲公安探索“北斗+无人机”的河域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一个高效、智能的河域治理体系。
在基础设施上,治安支队沿江建设了八个无人机机巢,实现湘江株洲城区段全覆盖。通过警用数字孪生地图进行航线自动规划与检测。同时,利用北斗地基增强进行高精度低空导航,为无人机的自动飞行提供了厘米级、秒级的定位精度,保障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作业。
“在智能化识别方面,无人机可以‘一飞多用’,通过日常飞行采集样本,对船只非法作业、非法捕捞、非法垂钓、游泳戏水等行为进行深度学习。当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疑似异常行为时,系统会自动抓拍取证,并回传精准定位和视图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和准确度。”株洲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民警林得成介绍。
该应用是湖南首个北斗赋能低空无人机河域治理的创新实践,自启用以来,已经累计执行任务超过4000次,识别预警非法排污、非法垂钓等行为300余起。同时,株洲市公安局将无人机实时画面同步传输至110 指挥中心,实现了无人机与警情的高效联动。今年以来,已经成功解救8名投河群众。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株洲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