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总是让你心慌?
别慌,有些“异常”非但不用治,反而是长寿体质给的“隐藏福利”!
快看看你的报告单,这些“异常”指标,你中了几个?
体检查出4个“异常”指标
或是长寿信号
心率较慢
研究发现,静息心率越快,寿命可能就越短。反之,静息心率低一点,死亡风险更低,寿命更长。2024年,《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深度分析了7000多人的长期追踪数据,结果发现:静息心率超过90次/分钟的受试者,平均寿命为70.27岁,而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钟的受试者的寿命为79.30岁,整整相差了9年。按照现行标准,健康人的心跳频率是每分钟60~100次。但很多研究发现,在安静休息状态下,每分钟50次~80次心跳最健康,超过80次就算增快了。
理想心率是,白天活动时心率在50次/分以上,并且没有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高,心血管更健康,箭头向上不用愁!
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预防斑块形成,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例如心梗、脑梗等)的风险。所以说高密度脂蛋白轻度升高是好现象,意味着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较低。
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mmol/L就被视为降低,要及时关注就医。
血压偏低
高血压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血压到底降到多少更安全?
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将收缩压严格控制在120mmHg以下(传统标准是140mmHg以下),可以显著降低12%的重度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梗、心衰住院、中风、心血管死亡等),而且安全性良好。
因此,如果血压只是偏低一点点,且没有头晕、眼前发黑(提示脑供血不足)或胸闷、气短(提示心功能异常)等症状,通常无需太过担心。
抗体阳性升高
抗体阳性升高意味着你不易被病毒感染。例如,乙肝表面抗体升高≠感染乙肝,而是疫苗起效或曾感染已康复。
因此,某些抗体高,代表身体对病毒/细菌有免疫力,是好事儿,没必要过度担心。
有这些“小问题”也别焦虑——
肺结节<5mm:定期复查即可,恶性概率极低;
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心脏“门”有点松,但不影响功能;
肝肾小囊肿:多数是良性,定期体检观察即可;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年纪大了很常见,放松心态坦然面对。
不同年龄段体检重点查什么?
体检是一件特别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职业、年龄不一样,检查的项目也要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案,体检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除了常规项目,每个年龄段也有各自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
可根据学校安排进行体检。儿童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近视、发育迟缓等问题,可以重点检查生长发育状况,如视力、骨龄检查等。
18-30岁
这个年龄段人群通常身体健康,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体检,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
30-40岁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特别是日常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嗜好烟酒的人群,推荐增加心血管健康、甲状腺功能等检查,需要开始关注血压、血糖水平。
40-60岁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同时应关注骨密度、肿瘤标志物及消化系统健康,建议完成一次无痛胃肠镜的检查,能够发现消化道黏膜的病变,减少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中年男性出现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前列腺疾病的风险增高,需要重点关注血脂、肝功能、心电图、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检查。
中年女性出现乳腺癌、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增高,应重点关注乳腺彩超或钼靶、甲状腺功能、骨密度检查。
60岁以上
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除基础项目之外,应结合自身病史选择重点项目,如心脑血管、肿瘤筛查等。高发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建议增加颈动脉彩超、糖化血红蛋白、低剂量CT、胃肠镜项目。
本 文综合自:
①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5.08.16 《 别慌!体检报告查出这4个“异常”反而更健康?第3个很多人没有 》
① 央视财经 2025.08.14 《 体检时这4个指标“异常”别紧张 可能是健康加分项 》
③ 新华社 2025.05.02 《 这几种体检指标有“异常”,并不是坏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