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9日夜间,波兰领空被20多架身份不明的无人机闯入,一场突如其来的“无人机风波”,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也让本已紧张的欧洲安全局势再度升级。几天之内,这起事件持续发酵,成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新一轮对峙的焦点,欧洲大陆仿佛又一次站在了危机的边缘。
一、无人机突现,波兰紧急应对
9日深夜至10日凌晨,波兰全境防空警报骤然响起,气氛瞬间紧绷。波兰军方监测到至少19起“不明空中目标”越境,随后出动军机拦截并击落了其中部分目标。波兰总理图斯克公开指责这些无人机属于俄罗斯,并出示了残骸照片,称上面清晰标注有俄制序列号。根据军事专家初步研判,涉事无人机很可能为俄制“非洲菊”系列诱饵机,虽未配备弹药,但其雷达特征与俄军常用的“天竺葵”无人机高度相似。这一指控迅速引发国际舆论震动,各方纷纷猜测事件背后的真实动机。
俄罗斯方面迅速否认相关指控。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10日回应称,欧盟与北约“每天都在毫无依据地指责俄罗斯挑衅”。俄国防部也明确表示,当天并未对波兰境内目标实施任何打击行动,并主动提出与波兰开展双边磋商,共同澄清事件真相。俄方还指出,其无人机作战半径不足700公里,从当前位置根本无法飞抵波兰;也有分析认为,这些无人机可能源自乌克兰——不排除是乌方将此前捕获或维修后的俄制无人机重新发射至波兰境内,意图嫁祸莫斯科。
二、北约强势回应,俄方警告升级
然而波兰并未接受俄方提出的对话建议,反而迅速向北约提出援引第四条机制,请求联盟紧急磋商。根据北约规定,此举意味着成员国认定自身领土完整或安全受到威胁,需盟友共同协商应对。紧接着,北约于12日宣布启动代号“东部哨兵”的军事行动,整合多国部队强化东翼防御。英国、法国、德国和丹麦等国纷纷派兵响应,西班牙将很快宣布对该行动的支持,意大利和瑞典明确表示为行动实施提供便利。波兰也同步加强了东部边境部署,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边界,并将驻军增至约4万人。东欧上空一时间战云密布。
俄方对波兰方面的不合作态度表示不满。俄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乌里扬诺夫批评波兰拒绝与俄国防部磋商,认为这是一种“蓄意挑衅”。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进一步指出,波方始终未能提供任何有效证据,且从技术角度看,俄军当天行动的无人机根本不可能飞入波兰。俄方认为,整起事件更像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信息战,旨在维持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进一步推动武器输送。
双方立场尖锐对立,互不退让。北约持续向东翼增派兵力,俄罗斯则加强战备和警告力度,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存在显著增强,“擦枪走火”的风险正在悄然累积。
三、“禁飞区”提议,局势再添变数
正当紧张态势不断升温,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于15日提出,北约应考虑在乌克兰西部设立禁飞区,以“保护平民免受无人机袭击”。对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发出警告,称若北约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并击落俄方无人机,将视同北约“对俄开战”。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俄罗斯划出的“红线”,显示出莫斯科在高风险局势下的战略决绝。
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周边国家已记录至少50起领空被侵犯事件。而波兰此次遭遇大规模无人机入境,可视为冲突外溢的最新表现。禁飞区倡议不但无助于缓和局势,反而可能彻底关闭俄欧之间残存的外交沟通渠道。据悉,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曾试图与普京通话,寻求重启对话,但在无人机事件与禁飞区议题发酵后,这类努力已几乎停滞。
四、危机走向何方?
一场由无人机引发的风波,正在演变为牵动全球安全神经的危机。短期内,北约与俄罗斯的战略对峙难以缓解,双方还可能在网络、信息和代理人层面持续发生摩擦。而从更长远来看,俄罗斯-北约关系的最终走向,仍取决于俄乌战场的实际进展与大国外交之间的互动效果。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指出,此次事件再次表明俄乌冲突存在显著的外溢风险和升级可能。当前,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高度脆弱,任何误判或突发行动都可能引爆更大规模的对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