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雁窝岛丨张梦洁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
编者按:七十年前,王震将军在这里点燃了军垦拓荒的第一把荒火,拓出希望的原野;七十年后,这簇火种以文学之名重生。追溯烽火岁月,诗歌成为他们最自然最深情的表达。本期特选编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荒火文学社”作品,致敬抗战先烈,致敬北大荒精神。
荒火文学社
▼点击收看▼
视频制作: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李铭龙
焚荒成焰,以文淬心
文丨王晨晨 图丨李铭龙
红兴隆——在这片铭刻着北大荒精神的热土上,正义的天平从未倾斜,而文化的星火正在燎原。当法槌敲响公正的强音,文字的微光已悄然照亮司法的温度。
七十年前,王震将军在这里点燃了军垦拓荒的第一把荒火,燃尽荆棘,拓出希望的原野;七十年后,这簇火种以文学之名重生。
荒火文学社社标
“荒火文学社”,由法院文学爱好者组成,“荒火”代表着对北大荒精神的赓续传承,以文字为犁铧深耕法治沃土,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内核熔铸于司法实践与文学创作之中。
荒火文学社社刊
“荒火”二字,是莽原上不屈的开拓史诗,更是今日法院人“焚荒成焰,以文淬心”的誓言,我们以墨为犁,深耕司法沃土,将法律的理性与文学的感性相融合,通过读书分享、文化沙龙、趣味活动,让干警们从案件中沉淀思考,从文字里汲取力量。
荒火文学社成员合影
从拓荒者的火把,到书案前的灯盏——这簇火,已从历史的荒原漫向精神的旷野。红兴隆人民法院,以法为脊,撑起朗朗青天;荒火文学社,以文为脉,点燃生生不息的心火。此刻,我们不仅是司法者,更是故事的续焰人——让公平在文字中永恒,让荒火在时代里不熄!
范晓波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一级法官助理,荒火文学社社长、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散文诗歌创作,有200余篇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媒体。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感怀
文图丨范晓波
烽烟散尽八旬秋,血染山河志未干
青史斑斑写国殇,残碑无字记当年
犹闻战鼓震城楼,青草忽生弹洞边
常思昨日万千魂,便是对君最好言
我辈执掌守公道,庭下朱批三两点
每断人间千万事,不负先烈护民安
残历碑静静矗立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当这首歌响起
开启的号角
如滚滚陡浪
所有无名的英魂
在此刻靠岸
长安街的震颤
是另一条江
翻滚的钢铁洪流
密波汇聚的浪头
向北 向北
一路奔涌
八十道年轮深处
弹壳褪成颗颗麦穗
面前站起勇士
轰鸣的脚步
在时光中走成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这里的冰雪
轻轻覆盖千万个弹孔
而我的泪水
是松花江
沉默的支流
王晨晨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荒火文学社副社长,红兴隆诗词学会会员,荣获黑龙江省农垦法院系统先进个人,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等报刊上发表。
根 脉
文图丨王晨晨
冻土
当弹孔在松花江的冰层下封存,
草絮与雪,曾喂养过不屈的年轮。
那支把“不”字刻进骨髓的笔,
至今仍在卷宗扉页,沙沙作响,
它说:脊梁,是大地托起的第一道梁。
春汛
于是法槌落下时,震开冰裂的脆响:
三十度严寒中跋涉的足印,
把十年积怨,犁成解冻的垄沟;
老法官茶杯升腾的热气,
正接住当年战壕里未凉的体温,
你看,融雪漫过界碑,
正义从不会在季节里缺席。
烽火根脉 血旗永擎
年轮
八千个名字在法徽背面生根,
每当法袍拂过立案大厅的晨光,
就听见有人在卷宗缝隙低语:
“秤星要准,像当年瞄准的准星。”
而荒火文学社深夜的灯,
总把判决书上的墨迹,
浇灌成黑土里拔节的红高粱。
秋稔
此刻谷浪正拍打英雄的碑碣,
沉甸甸的穗,压弯九月的田埂。
而天平托起的每一粒金黄,
都是岁月对忠魂的诚实丈量,
看!那在法徽下低首的稻,
多像我们,向历史交出的答卷。
韩硕轩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政治部一级科员,荒火文学社社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七星峰的石碑
文图丨韩硕轩
我们数到第七座山峰,
花岗岩的脊椎突然挺立,
在双鸭山瘦削的肩胛骨间,
隆起1938年的淤青。
那些凹陷的弹孔,
至今仍在收集,
松花江溃散的波光,
抗联靴底剥落的铁钉,
以及雪地上,
用体温写字的手迹。
七星峰上 铁血丹心
当风翻动桦树皮,
未写完的密信沙沙作响,
你们在断层里保持冲锋的姿势——
像一组卡壳的字母,
固执地,
停留在历史最痛的音节。
而落日每天擦拭纪念碑,
如同擦拭生锈的望远镜,
我们数到第七遍,
就听见黑土下,
有年轻的牙齿,
在轻轻咬碎,
发霉的黎明。
张学勤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卫星人民法庭安保人员,荒火文学社社员,北大荒作协会员,爱好文学、绘画。
勇 士
文图丨张学勤
你总是静静看着
看着你的孩子们玩沙子,打水仗
你笑,但偶尔也神情恍惚
我猜,你想起了
想起了那些充满硝烟的战场
想起了和敌寇拼命的日子
你其实也曾是爱吃麦芽糖的孩子
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只是因为倭寇举起屠刀烧杀抢掠
蹂躏着每一寸国土
践踏着国人的生命,中华民族的尊严
你要用青春韶华、一腔热血
守护家乡、亲人和那片红彤彤的高梁地
你的小伙伴们变成了你的战友
你的亲兄弟变成了你的战友
在胶东的田野里,山岗上
你们将生命交给保家卫国的战场
倭寇的刀枪擦着你的眉心
你不曾畏惧
战友一个个倒下
你,没有时间悲伤
轻轻阖上他们的眼睛
掏出那些贴着心脏安放的牵挂
老照片左一为作者公公原毓璞
那是怎样峥嵘的岁月
战争这残酷的炼狱
死亡时刻与你们面对面
你没有选择
侵略者的疯狂暴虐
点燃你华夏男儿血性,脊梁挺起
你无需选择
你血脉贲张,怒发冲冠
你冲杀 冲杀 冲杀,深入敌阵
手刃吃了乡亲的鬼魅
屠了村的畜牲
一场交锋之后
残垣烟尘里鲜血淋漓
娘亲纳的千层底早磨破
娘亲烙的苞谷面饼子
被汗水浸泡
还有娘眼泪的味道
爹在山梁上的身影早已看不见
可他欲言又止的目光一遍遍将你抚摸
你在心底将这些反复放下
又反复翻出来咀嚼
你啊,也只是个温和善良的小伙子
可是残破的山河
淌血的夕阳
让你把你自己献祭
用你手中的棍棒,刀枪,牙齿
战胜 战胜 战胜
你要让那些牲口跪下,死去
不惜打破你善良的信仰
因为那些入侵者不配得到善良
他们只配趴匐着投降忏悔
他们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献给原毓璞的秋菊
齐鲁大地的丰碑留下你的名字
和你那些牺牲的、幸存的战友们刻在一起
就像八十多年前一样
挺立的和倒下的都是勇士
不能忘记的除了国恨家仇
还有在狼烟四起时高昂的旗帜
那些抛却了所有的义无反顾
怀抱着千里江山歌舞升平的梦想
用你们的血肉铸就的城墙,永不倒
中华民族会铭记
真正的勇士
八十年过去了
你也走了好久
照片都褪了颜色
可我总是梦到你
梦里的你
还如从前,不提那些经历的战火伤痛
只说想念离去的战友,忧伤又平静
还是那么爱看孩子们玩耍,欣慰的笑
慈祥又威严
你,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心中永远矗立的丰碑
杨再利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委员、双鸭山市诗联协会副主席、荒火文学社理事。喜爱诗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上千,多次获奖。
走进卢沟桥
文图丨杨再利
小时候
在教科书中我走进了你
才知道
那座美丽的十一孔桥
名叫卢沟桥
圆弧连拱似彩虹
镶嵌在燕京母亲河的西郊
八百年美丽如初
八百年历尽艰辛容颜不老
建设者匠心打造
使你更加庄严 雄浑 俊俏
那千姿百态的石狮
栩栩如生 维俏维妙
时光追溯用心描
十三世纪
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商人
用羡慕的蓝眼睛
在你身边逗留
用其母语向西方人描述
你是世界上最美 独一无二的桥
从此 那些高傲的洋人
被你倾倒
不得不对东方美学
重新思考
卢沟桥石狮
长大后
在“七七事变”纪录片中
才知道
那座十一孔桥
是一座英雄桥
七月七日 东方拂晓
穷凶极恶的日寇
无端挑衅桥头堡
卢沟星月黯云霄
英勇无畏的二十九军将士
奋起反抗
用血肉之躯
向全民族召诰
用声声呐喊
吹响全面抗战的号角
战火 将宛平每一寸城池烧焦
你却威严屹立不倒
在中华民族危急时刻
四万万同胞拼死抗争
狼烟四起 不屈不挠
军旗 在长城 在华北 在太行猎猎飘
将士 从宛平城到台儿庄
从武汉三镇到南京国府
能用枪炮的用枪炮
会使长矛的用长矛
会舞大刀的用大刀
没有武器的也要用牙齿撕咬
浴血奋战 血染战袍
八年抗战 艰苦卓绝
八年抗战 历尽煎熬
黄河咆哮马蹄骁
一腔腔怒火在燃烧
直到将日寇赶跑
历史的回响
走进卢沟桥
只为读懂你
让国人铭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读懂你
只为警钟长鸣
雪耻就在今朝
读懂你
直面当下五洲
风大浪高
若是叱咤风云
强国强军是首要
读懂你
重在发奋图强 不骄不躁
才能永远不受外辱
仰天长啸
邢曦白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政治部四级主任科员,荒火文学社社员,爱好摄影、写作、篆刻。
八秩回响,法徽映初心
文图丨邢曦白
八十年前的风,还卷着硝烟的味道
战壕里的呐喊,在卷宗的褶皱里未老
那些攥紧过步枪的手
曾托举过破碎的朝阳
用血肉,在中华大地上
写下“不屈”的注脚
今天,我们站在法徽下
青年的肩膀,扛起天平的重量
指尖拂过卷宗上的墨迹
像触摸先辈结痂的伤疤
那些在战火中熄灭的灯
此刻,在我们眼中亮成星辰
东北抗联战场还原
曾有旗帜,在弹雨中不倒
如今,我们举起法槌
敲响的每一声,都是对和平的应答
八十年,不是遗忘的刻度
是从硝烟里走出的清醒——
所谓正义,从来不是天生的铠甲
是有人把黑暗挡在身前
让光明,能铺满寻常人家
看呐,那些年轻的脸庞
在法庭的灯光下,目光如炬
他们接过的,不只是卷宗与法条
是八十年前,那束未熄的火种
在新时代的土壤里
长成守护公正的森林
当法袍掠过走廊
像掠过历史的长廊
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不忘那段山河泣血的过往
便要用一生,捍卫此刻的清朗
让每一份裁决,都闪耀
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正义的光
秋风翻动历史的书页
鲜血铸就的篇章永不褪色
致敬,是无言的麦浪低垂
也是每颗心向光的仰望
北大荒的炽色诗行丨周畅
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
红兴隆法院书画作品选
铭记丨张梦洁
较量丨张学勤
丰收丨袁月
我与宪法丨李婷
荒火丹心丨邢曦白
荒火丨梁百惠
白桦清风丨袁月
丰年序曲丨王晨晨
法槌落下
是正义的回响
笔墨流转
见情怀的柔光
策划主编审核:李芹
编辑制作:郭家霓
来源:天平文化
编辑:孟祥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