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糖友对餐后血糖和餐后运动的计时起点不太清楚。
临床明确:餐后血糖监测与评估,统一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而非吃完饭或开始吃饭时。这一标准有科学依据,且需明确监测点意义与注意事项。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万晓刚主任来和大家聊聊。
为何以 “第一口饭” 为计时起点?
第一口食物进入口腔后,消化系统即分泌消化酶(如淀粉酶),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入血,血糖开始上升。若从 “吃完饭” 计时,因进食时长差异(如 10 分钟 vs30 分钟吃完),会导致监测结果缺乏可比性,无法反映真实血糖反应。“第一口饭” 作为国际通用起点,可确保结果准确一致。
常见餐后血糖监测时间点及意义
临床常用 2 个核心监测点,对应不同代谢阶段:
餐后 2 小时血糖:最常用,反映葡萄糖代谢能力与胰岛素分泌效率。正常应<7.8mmol/L(糖尿病诊断标准≥11.1mmol/L)。健康人餐后 0.5-1 小时血糖达峰,2 小时回落至近空腹水平;胰岛素异常者则持续升高。
餐后 1 小时血糖(可选):用于评估血糖峰值,适合妊娠期糖尿病等观察波动。正常<10mmol/L,受食物影响大,不单独作为诊断依据,仅作管理参考。
监测餐后血糖的注意事项
保持进食习惯一致:主食量、进餐速度、碳水比例与平时相同,避免刻意调整导致结果失真。
避免干扰因素:餐后 1 小时内不剧烈运动、吸烟、喝含糖饮料,不服用影响血糖的药物(如部分激素、利尿剂)。
结合其他指标:需与空腹血糖(空腹 8 小时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 2-3 个月平均血糖)结合,全面评估控制情况,避免遗漏空腹高血糖。
餐后血糖以 “第一口饭” 计时是结果可靠的关键,建议遵此标准监测,在医生指导下解读结果、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血糖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