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哨兵行动”全面展开,北约铁幕覆盖北极到黑海,第五条为何沉寂?
2025年9月9日,波兰关闭四座机场并启动最高级别空中戒备。原因是一批疑似来自俄罗斯的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部分甚至深入腹地。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北约高度关注,北约秘书长吕特12日宣布启动“东哨兵行动”,展开大规模空防部署。多国战机,包括丹麦的F-16、法国的阵风、德国的台风战机,以及荷兰和意大利的F-35A,组成了从北极到黑海的空防铁幕。尽管局势剑拔弩张,北约依然未触发《北约条约》第五条。为何这条“铁盟誓约”自1949年北约成立以来,仅在2001年“9·11”事件后被启动过一次?隐藏条件究竟是什么?
无人机事件成为北约“东哨兵行动”的导火索。波兰的紧张情绪并非毫无根据,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正在进行的“西部-2025”联合军演规模空前,包括导弹部队、空降师和战术核武器的参与。这种高烈度的演习让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担忧俄罗斯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北约的空防部署不仅是对俄罗斯的威慑,也是对成员国的安抚。然而,尽管行动声势浩大,第五条依然沉寂。
第五条的核心内容是对任何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从而触发集体反击。然而,这一条款的实际运用远比条文表述复杂。自1949年以来,第五条仅在2001年“9·11”事件后被启动过一次。当时,北约一致支持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并出兵阿富汗。然而,在其他危机中,如2012年土耳其遭叙利亚炮击、2022年波兰遭俄乌战争导弹误炸,第五条始终未被触发。
隐藏的触发条件揭示了第五条的实际运作逻辑。首先,美国必须直接受损。第五条的启动权实质上掌握在美国手中,只有当美国本土或其驻军遭到明确袭击,才可能触发条款。其次,俄罗斯的核威慑让北约成员国在对俄问题上格外谨慎。触发第五条意味着全面战争,而这种风险是北约难以承受的。此外,北约内部对战争的承受力和政治意愿也存在分歧。尽管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持强硬立场,法国和德国等核心成员国更倾向于避免直接冲突。
当前局势更像是一场“表演性”对峙。北约通过高烈度部署展示集体防御能力,而俄罗斯则通过军演和无人机测试北约的防御体系。双方都在施压,但都避免越过红线。随着部署不断升级,误判和擦枪走火的风险也在增加。
第五条的沉寂表明北约在俄乌局势中保持了克制。这不仅是对战争风险的谨慎评估,也是对内部利益分歧的现实考量。未来,北约与俄罗斯的对峙仍将持续,而第五条是否会再次被启动,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利益和俄罗斯的行动边界。在这场复杂博弈中,任何一步棋都可能决定地区局势的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