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草席跳高垫到亚残运会裁判席,一位体育教师的40年远征 | 致敬,体育教师

0
分享至



致敬 体育教师!

教师节特刊榜样人物

指导: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主办:中国教师报
协办:蔡崇信公益基金会


陈绍武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中学教师,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田径裁判员,担任高中体育教师已经37年。曾带领学生获得多项体育赛事金牌,培养了2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6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国家级健将。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金质奖章获得者。

作者 | 本报记者 黄浩

通讯员 张子恒 李雅南

清晨六点的嵩明县兰茂广场,薄雾还未散尽,陈绍武已经站在太极队伍的最前列。他身着素色练功服,抬手时如行云流水,落脚处似磐石生根。身后既有白发老者,也有青年学子。作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中学的正高级体育教师,他的头衔能列满一张纸——国家级田径裁判员、中国武术七段、健身气功六段……但当地人更愿意称他为“最美体育奉献人”。

40年教坛耕耘,30年公益坚守,从砖瓦厂中学的草席跳高垫到亚残运会的裁判席,从脑瘫学生的特殊训练计划到老年大学的太极课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陈绍武用行动诠释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更刻画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鲜活模样。


草席上筑起的体育信仰

“体育能改变命运。”这是陈绍武最坚定的信条。1965年,陈绍武出生在嵩明县小街公社一户五姐弟的农家,排行老三,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贫瘠的土地、透风的土坯房、补丁摞补丁的裤子,都没有拦住一个少年向往奔跑的心。

从小就酷爱运动的陈绍武,学生时代经常在田径队、篮球队、武术队参加训练,“体育特别是武术给了我战胜困难、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陈绍武说。

1987年夏,22岁的陈绍武背着铺盖卷走进嵩明县第四中学,“顺理成章”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不过,当他推开学校体育器材室的门,一下子愣住了:一张掉漆木桌,两个水泥厂淘汰的椭圆形铁球,就是全部家当。学校坐落在荒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学生上体育课要跑到附近的山坡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从年少时就刻进骨子里的信念,成了陈绍武的“开山斧”。他带着学生丈量每一寸土地,把砖窑厂的草席缝成跳高垫,在春天返青的草地上教前滚翻;没有跑道,就用推土机推出的土路练冲刺;学校一年只肯买一个皮革篮球,他就向领导申请换成四个胶皮水球,让更多学生能同时练习运球。

1990年全县体育达标测试,这个“草台班子”竟以绝对优势拿下第一。验收的干部连连咋舌:“你们是不是造假了?”陈绍武笑着没多说,只让学生当场演示——泥地上翻跟头、跨障碍,少年眼里的光比奖牌还亮,“他们这才信了,体育精神从来不在器材好坏”。

这份信念的源头就藏在陈绍武少年时的单杠上。20世纪60年代,嵩明县小街小学里那副美国飞虎队赠送的单杠,是他的“健身神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陈绍武人瘦了、黑了,却更强壮了。英语老师一句“飞行员靠单杠练平衡”让他明白:体育不仅仅是玩乐,更是锻造意志的熔炉。

在北师大求学时,陈绍武亲眼所见,老师范学良都54岁了,示范跨栏时起跨攻栏、腾空上栏、下栏着地,连续跨三个栏,动作流畅连贯、一气呵成。在陈绍武看来,“特别有体育人的风范”,更让他坚信“体育人就得有股不服输的劲”。

从县四中到县一中,陈绍武带的田径队28年蝉联县运动会团体冠军,培养的学生在省、市赛事中摘得426枚金牌。“不是我们天赋好,而是陈老师教会我们‘咬牙’。”学生李垚如今是中学体育教师,他永远记得1991年市运动会前,陈绍武带他们在山道上反复冲刺,“他说‘怕累就别穿运动服’,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三十载公益路上的赤诚

太阳还未升起,兰茂广场上已有一群身着练功服的“银发”男女,举手投足间,一招一式,或头颈虚领,含胸拔背;或攻防相间,形神兼备;或呼吸吐纳,外导内引……而带队的就是陈绍武。他说:“青春是自己的,若只想着自己,它将黯淡;想着大家、想着社会、想着需要健康锻炼的人,它将绚丽。”从学校教师到社区居民,从监狱到老年大学,陈绍武的课堂永远向所有人敞开。

故事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陈绍武调到母校嵩明一中,见教师常年伏案工作,不少人失眠、腰酸。他利用饭后时间教大家练健身气功,“一开始就三五个人,练了半年,老师说‘吃饭香了,睡觉沉了’”。消息传开,县机关、社区的人都来请教,他索性把课堂搬到广场,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老年大学校长黄钰婷最懂这份坚守的重量:“陈老师的课从不收费,他还自掏腰包买音响、道具。有学员生病请假,他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慰问。如果有住院的,他还会去医院探望。”这份长久坚守背后的动力,一是他对这项事业的热爱,二是学员给予他巨大的精神回馈,陈绍武说:“我在老年大学取得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能够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陈绍武看来,始终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理念的启功先生,还有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他的武术课教师周之华等一大批优秀北师大校友,一直激励着他坚持做公益。

“做好本职是根本,全民健身是责任。”这是陈绍武常说的话,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38年间,兰茂广场的老年健身队伍换了一批又一批,健身气功如同蒲公英一般传播向各地:县外、省外,甚至国外。



从“草台教练”到“全能专家”

嵩明一中的武术课永远是“爆款”。选修课报名时,学生挤破门槛,没选上的学生缠着他:“老师,加节课吧!”陈绍武穿武术服上台,抱拳亮相的瞬间,台下总会有阵阵欢呼声。“武术不老气,是民族智慧。”他边说边演示,拳头劈出带起风声,眼神锐利如鹰,“你看这力道,这气势,学生能不喜欢?”

这份专业底气来自一辈子的“充电”。在北师大学习时,陈绍武把运动生物力学、心理学知识融入教学,让枯燥的动作变得鲜活。工作后,他把教案写满了一本又一本,从教学设计到格式书写都一丝不苟。


回溯20世纪90年代,陈绍武的教案堪称一部凝结心血的教学宝典。那些泛黄的纸页间,藏着他对教学的极致热忱:为了让学生吃透“三步上篮”的精髓,他一笔一画地画出分解动作图;讲解铅球投掷时,他不仅画出角度解析图,而且用物理原理详细推演投掷距离与角度的奥秘,让抽象的力学知识在笔尖化作可触可感的运动规律;就连迈步摆腿这样的基础练习,他也配上生动的示意图,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除此之外,陈绍武自费参加60余次培训,从田径到健身气功,从裁判规则到运动处方,笔记记满了18本。2024年,59岁的陈绍武去河南登封参加了国家级武术段位考评员培训,因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长流水”。

陈绍武的课堂从不是“一刀切”。教高中生武术,他用散打动作点燃体育热情;带老年大学,他把太极分解成“摸鱼”“抱球”等生活化场景;带田径队时,他用在北师大学到的心理训练法帮学生减压;指导武术专项生,他把力量训练细节融入经验。1992年带17名学生考体院,16人上线,其中7人被云南师范大学录取,创下单县录取纪录。“他不只会教动作,更懂怎么让每个学生找到潜力。”同事毛绍红说。

有次年轻教师备篮球课,陈绍武逐字改教案,连队伍调动路线都画了三遍,他说:“课上不好,就是误人子弟。”这种较真让他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力。60岁的人,示范侧空翻依然利落;讲课时声音洪亮,不用麦克风也能传遍操场。

“陈老师的课,年轻教师都爱听。他能把武术讲成文化,把训练变成育人。”毛绍红说。一次,一个新教师来听课,被陈绍武误以为是逃课学生,罚他去跑步,后来这位教师说:“那堂课让我明白,体育课不只是跑跑跳跳,也是精气神的传承。”

在嵩明县教育界,陈绍武是公认的“体育大牛”。他编写的《健身气功》《武术》等校本读物,被多所学校采用;培养的200多名学生走进体育院校,如今遍布云南各地的校园。他总说:“最好的教材,是把知识揉进学生心里。”



让每个生命都向阳生长

对脑瘫学生小顺来说,陈绍武的体育课是照进生命的光。这个走路摇晃、左手蜷曲的少年,第一次上体育课后甚至连饭都抢不到。于是,陈绍武每天帮他打饭,专门为他设计平衡训练:踩着砖块走直线,顶着书本练站姿。“身体倾斜30度就容易摔跤,要像松树一样扎根。”陈绍武蹲在地上,一遍遍示范发力技巧。有次训练摔破膝盖,陈绍武一边给小顺涂药酒一边说:“残疾人不是‘不行’,是要找到自己的‘行’。”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小顺在脑瘫足球赛场上奔跑,镜头扫过观众席时,他仿佛看到了场边那个永远挺直腰杆的身影。

陈绍武的这份仁爱,藏在每个教学细节里。学生李雄想辍学去开挖掘机,陈绍武拉着他在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体育能让你找到价值。”几个月后,这个曾连俯卧撑都做不了的男孩,在武术专项考试中拿了满意的成绩,并顺利考上了大学,如今又成了家乡的体育教师。“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你看起来‘不是这块料’。”李雄说。

对年轻教师,他是毫无保留的“引路人”。半年前,新入职的教师要参加教学比赛,陈绍武去听他的篮球课,发现“队伍调动烦琐,学生练习密度不够”。他逐点讲解改进方法,陪着磨课到深夜。后来这个年轻人拿下昆明市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陈绍武说:“好课是磨出来的,就像练武术,一招一式都要到位。”

在老年大学,他的仁爱是给记性差的老人一遍遍重复动作口诀;他和每个新成员打招呼,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他在学员学会一个动作后带头鼓掌给予他们信心……学员胡俊仙跟着他练了7年,从急躁易怒变得平和从容:“陈老师说‘健身先健心’,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陈绍武曾经的学生李碧辉已经50多岁了,在李碧辉看来,陈绍武一直是个“亦师亦友”的伙伴,这些年来,当他们彼此遇到困难,或者有想不开的事情时,会打打电话互相倾诉、鼓励。“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像体育锻炼一样,要自己给自己找苦吃,挑战自己、挑战不可能。”李碧辉说。

晨光再临,陈绍武又站在了兰茂广场。他身后,白发老者的太极行云流水,青年学子的武术刚劲有力。这个从草席垫上走出的体育人,用40年光阴证明:教育的力量从不在轰轰烈烈,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理想信念如磐石,道德情操如春风,扎实学识如利剑,仁爱之心如暖阳——这就是陈绍武的“四有”教育人生,也是一位“最美体育奉献人”动人的底色。

— 调研手记—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张子恒、周烁然等一行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采访调研陈绍武老师的人生故事。这次难能可贵的实践经历让他们受益良多。以下为调研团成员感悟摘编。

◉张子恒(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师范生)

参加此次调研,刚开始只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态邀请了两名朋友加入。但随着新成员的陆续加入,这次调研越发让我不敢掉以轻心。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社会实践,也是第一次担任队长。正如我在答辩时所说:“年轻并不是我们的短板。”我们每一个人在此次调研中收获的成长都是巨大的。

在有着40年教龄的陈老师面前,我们就如同一株株幼嫩的禾苗,从他身上学到的每一样东西,对我们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滋养。

记得正式开始拍摄的第一天清晨,天色仍漆黑如墨,陈老师已经借着路灯朦胧的灯光在小区门口晨练,压腿、踢腿……我以为昆明的清晨是需要一件厚外套的,可陈老师身上那件被汗水微微浸湿的短袖却打破了我的认知。晨练只是一个开始:换装,赶到学校带早操,前往老年大学带领大家练习太极拳、健身气功……我曾以为“朝气”这个词是年轻人特有的,可与他相处一整天后,再次打破了我的认知。于是在后面的交流中我问道:“您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有活力呀?”陈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却又很难做到,他说:“因为热爱。”正是源于对这份工作、对体育、对武术、对生活中每一天的热爱,仅仅是看到新一天的太阳升起便满心欢喜,于是精神蓬勃,仿佛从不知疲倦。

热爱——一个多么纯粹的词语。因为热爱,所以我选择了师范;因为热爱,一群年轻的生命才有了绽放的舞台。

◉李孟哲(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师范生)

作为团队的一员,这次调研经历远比我想象的要珍贵。

在前期准备中,无论预访谈文稿的撰写,还是参与答辩的准备,年轻或许意味着缺乏经验,但正因为年轻,我们敢想敢做,用热情弥补不足。在实地调研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不同背景的受访者有效沟通。记得第一次访谈时,我紧张到提问都有些磕绊,但也逐渐学会了倾听与引导。尤其难忘某次临时增加的采访任务,我们迅速调整分工,默契配合,最终顺利完成。这些实战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沟通技巧”更鲜活,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应变能力,是在突发状况下保持冷静,并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陈老师的故事是调研中最震撼心灵的部分。他40年如一日的坚持,真真正正地映射出“四有”好老师的品格。我曾疑惑: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充满激情?直到看见他晨光中的身影、听到他谈起学生时的神采,才明白教育的力量:它能让岁月变成养分,让付出成为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这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初心?以及将来我能为教育做些什么?调研结束时,队长说“这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深有同感。

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队长的统筹、队友的协作、指导老师的点拨,还有受访者的无私分享。那些答辩通过时的欢呼、深夜改稿时的疲惫,都成了独属于我们的青春印记。如果说调研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时间太短,还有许多问题没来得及深入探索。但这也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教育的田野广阔,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播种。

◉焦文渤(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师范生)

作为一名“优师计划”师范生,经过此次调研活动,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对教育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习得的教育理论。学长用数十年扎根边疆的实践告诉我,教育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把“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融入每一堂课的设计中,写在每一页教案的批注里。陈绍武学长的事迹令我动容,更成为我心中笃定追寻的榜样。

◉周烁然(北京师范大学砺行书院师范生)

调研过程中,陈老师的言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他坚持练习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几十年,这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敬佩;更难得的是,他还在兰茂广场、老年大学义务教学,悉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品格深深感染了我。

这也让我明白,真正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陈老师用行动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既要坚守初心、持之以恒,也要懂得分享、甘于奉献,这样才能让所学所做更有意义。

◉江春焕(北京师范大学会同书院师范生)

人们常说教育不止步于校园。离开学校,第一次深入接触社会:早起拍摄晨练时的云彩、武术练习时衣袂翻飞的剪影、某次访谈中点亮灵魂的话语、嵩明夜晚街头的身影、听不太懂的方言、动人的民谣……尚处大一、大二的我们深知,想要感悟教育的真谛,只能更加务实地用脚步去丈量真实。很高兴,这次调研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教育和人生的信念。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来科点谱
2025-09-18 09:17:52
不许援助俄罗斯,英制裁中国实体,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下达通牒

不许援助俄罗斯,英制裁中国实体,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下达通牒

南权先生
2025-09-18 14:00:09
明天9月19号:一村一辅警、一村一食堂最新消息!2025年村干部换届新情况!村干部不再由选票决定?

明天9月19号:一村一辅警、一村一食堂最新消息!2025年村干部换届新情况!村干部不再由选票决定?

新浪财经
2025-09-18 04:48:46
A股涨到3899点回落,做好准备了,不出所料,明天大概率会这样走

A股涨到3899点回落,做好准备了,不出所料,明天大概率会这样走

小嵩
2025-09-18 14:49:28
重磅!曝关晓彤鹿晗不是分手,是离婚,两人在日本还有个孩子

重磅!曝关晓彤鹿晗不是分手,是离婚,两人在日本还有个孩子

吃瓜盟主
2025-09-18 14:58:24
上海第四大火车站造型被全网吐槽:太像那东西了!

上海第四大火车站造型被全网吐槽:太像那东西了!

GA环球建筑
2025-09-18 10:06:11
未履行2142万案款,罗永浩名下锤子科技成老赖

未履行2142万案款,罗永浩名下锤子科技成老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9:54:21
“小兵张嘎”谢孟伟被捕!目无法纪,坑蒙老百姓,道歉竟甩锅网友

“小兵张嘎”谢孟伟被捕!目无法纪,坑蒙老百姓,道歉竟甩锅网友

有范又有料
2025-09-18 09:54:50
女子发帖称其父亲在美的工作期间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后被欠薪

女子发帖称其父亲在美的工作期间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后被欠薪

回旋镖
2025-09-18 08:11:06
多地将从今秋起试行中小学“春秋假”

多地将从今秋起试行中小学“春秋假”

澎湃新闻
2025-09-18 10:04:08
上海一市民人已在飞新加坡航班上,突然想起家里燃气灶上煮着鸡蛋未关火……

上海一市民人已在飞新加坡航班上,突然想起家里燃气灶上煮着鸡蛋未关火……

上观新闻
2025-09-17 10:14:25
都是大飞机,为什么200吨的运20能国产,70吨的C919却要靠国外?

都是大飞机,为什么200吨的运20能国产,70吨的C919却要靠国外?

铁锤简科
2025-09-17 19:46:17
“鸭中贵族”柯尔鸭跌落神坛:从上万元一只到100元2只

“鸭中贵族”柯尔鸭跌落神坛:从上万元一只到100元2只

上游新闻
2025-09-18 13:48:07
17岁初三学生宁宇华去世,长得很帅是体育生,打篮球意外摔倒身亡

17岁初三学生宁宇华去世,长得很帅是体育生,打篮球意外摔倒身亡

180视角
2025-09-18 13:09:07
唏嘘!全红婵被体型反噬,博主:大概率半退役,陈芋汐未来天花板太高

唏嘘!全红婵被体型反噬,博主:大概率半退役,陈芋汐未来天花板太高

小椰的奶奶
2025-09-18 08:09:46
“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知名餐厅撤下现做招牌

“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知名餐厅撤下现做招牌

大象新闻
2025-09-17 22:33:01
一家五口登机前30分钟狂吃11斤榴莲,当事人:这辈子都不想再听到榴莲两个字了

一家五口登机前30分钟狂吃11斤榴莲,当事人:这辈子都不想再听到榴莲两个字了

极目新闻
2025-09-17 21:07:50
午后!A股,突然异动!什么情况?

午后!A股,突然异动!什么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9-18 16:23:59
香港突发黄金大劫案!10多名男子抢走65公斤黄金,价值超半个亿,西九龙重案组已跟进

香港突发黄金大劫案!10多名男子抢走65公斤黄金,价值超半个亿,西九龙重案组已跟进

极目新闻
2025-09-18 13:53:13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大碗楼市
2025-09-17 08:06:43
2025-09-18 17:24:49
中国教师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师报
教育部主管,专门服务中国教师
7445文章数 486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头条要闻

22岁患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拒捐款 拜托关照父母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中企停止购买英伟达相关芯片?外交部回应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数码
游戏
军事航空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上年纪的女人,别总穿运动鞋和恨天高,这样穿鞋子得体又优雅

数码要闻

上半年全球开放式耳机占比突破10% 同比大涨61.1%

《无主之地4》创意总监回应玩家担忧:将持续优化!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