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30吨水泥罐车压成饼,车主还能自己开门下车?
”刷到这条视频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假的吧。
可行车记录仪+现场监控+李先生胳膊上那道五厘米擦伤,把“奇迹”两个字钉死在屏幕上。
李先生后来回忆,罐车侧翻那一下,他脑子里只蹦出两个字:完了。
结果A柱弯了却没断,气囊炸开的瞬间像有人往脸上塞了一床羽绒被,车顶铁皮贴着头皮停下,人还能动。
救援小哥拿液压钳剪门的时候,他第一句话是:“别剪太大,这车我下个月贷款才还完。
4S店维修师傅把残骸拖回去,围着车转了三圈,最后蹦出一句:“这强度,离谱。
”A5L的白车身用了34%的热成型钢,B柱里头还塞了块1500兆帕的加强板——说人话就是,罐车压下来那一下,相当于把两头成年非洲象叠在车顶,驾驶舱硬是没塌。
李先生老婆后来去庙里还愿,顺带给销售顾问塞了个红包,红包上写着:谢谢铁皮棺材没变成真棺材。
奥迪中国反应也快,事故第三天就派人上门,没扯皮、没踢皮球,直接递了把新车钥匙。
有人酸“作秀”,可李先生的旧车保险只赔残值,没这一下,他得自己贴十几万换车。
品牌公关部的小姐姐私下说:“我们一年卖十几万辆,不差这一台,但差一个‘被砸扁还能活’的真实故事。
这事儿最扎心的地方在哪儿?
同一条路,去年有辆某国产新势力被罐车擦碰,车门变形,电池包起火,车主没跑出来。
不是踩谁,只是豪华车贵的那十几万,有时候真就贵在了“最后一厘米”——车顶到头皮的距离。
当然,也别把奥迪吹成钢铁侠。
李先生后来试驾了Q4e-tron,发现电动车为了减重,车身用了更多铝合金,真遇上同样吨位的罐车,未必扛得住。
传统车企的“保守”,在极端场景里反而成了优势:钢材重,但钢材韧。
就像老派德国工程师说的:“我们宁可被骂油耗高,也不想被骂棺材薄。
事故之后,李先生多了个怪癖:等红灯永远离货车两个车身,后视镜里一出现罐车就下意识往右靠。
他说这不是怕死,是知道了“活着有多贵”——那辆被砸扁的A5L,贷款还剩18期,每月6800,现在保险公司全免了。
新车钥匙在手里转了一圈,他突然笑了:“早知道能换新车,该让罐车再压狠点?
玩笑归玩笑,4S店维修区那堆废铁现在成了“安全教育展”,每台新车交付前,销售都会带客户去看一眼:“这不是电影道具,这是上个月刚救过人的真家伙。
”有人看完直接加钱上了更高配,销售也不劝,只说:“多两万块,买的不只是柏林之声,还有万一那天,车顶能多撑0.1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