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些主要国家调整其大型预警机发展路径:美国放弃E-7A“楔尾”预警机采购计划,考虑用E-2D或天基系统替代 E-7A,主要原因是成本超支、进度延误;美军认为传统大型预警机在高威胁环境下生存能力受挑战;探索天基侦察等替代方案,但技术尚未成熟;俄罗斯的A-100“首相”预警机项目研发失败,已下马。他主要长期受困于资金短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特别是在西方制裁下,关键芯片和电子元器件进口受阻;现有A-50U机型老旧,但更新乏力,俄罗斯试图发展无人预警机系统;英国订购E-7A;法国呢?签署意向书采购瑞典两架“全球眼”预警机取代E-3,它们安装无源探测系统解决探测盲区的难题—北约欧洲国家多采取国际合作或直接外购满足需求,自主发展新一代大型预警机的意愿和能力相对不足;
可是,中国却持续推进以运-20B为平台的新一代大型预警机(如空警-3000)研发!主要是中国拥有可靠国产平台(运-20B)、雷达技术先进(如数字阵列雷达)、战略需求迫切(维护广阔疆域与海外利益、应对隐身目标威胁、作为空中体系核心);技术路径选择正确;
中国稀土材料丰富、产业链完善、出口管制措施得力,这就让西方预警机的应用材料价格一日千里:再也无法像以上那样采购廉价的中国稀土产品制造武器威胁中国!而中国呢,轻松运用各种稀土产品在预警机上,保持对西方的技术和材料优势!
中国之所以在大型预警机上“逆势而上”,并非盲目投入,而是基于一系列深思熟虑和自身优势:美国纠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北约等将火力网推进到中国沿海区域,中国急需可靠的长航时大型预警机监控各个区域的情况;中国全力推广的全域战模式需要大型预警机配合其他维度态势感知系统进行;中国海军、空军获取的新质武器需要大型空中预警机提供各种支援—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着隐身飞机(如F-22、F-35)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潜在威胁。大型预警机提供的超视距探测和早期预警对于构建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至关重要;
而且,中国在数字阵列雷达(DAR)、共形智能蒙皮雷达等尖端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新预警机的双波段旋转相控阵雷达或数字阵列雷达系统,能有效探测隐身目标,并具备强大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多目标处理能力。
美俄法等国近期调整预警机发展计划,更多是由于其特定项目遇阻、成本超支或对传统大型平台在高超音速武器及远程导弹威胁下的生存性担忧,并开始探索天基侦察等替代途径。但这并非代表预警机的作用已被完全否定—卫星看导弹很清晰,看飞机就不如预警机了……
中国则在发展天基系统的同时,认为空基预警平台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如灵活性、持续性、强大的指挥控制能力),并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其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因此,中国除了稳步发展大型预警机之外,可能还会推出无人预警伙伴僚机将它们前置于有人预警机前方空域,可以极大扩展有人预警机探测/电子对抗等能力,提高中国全域战打击范围;同时,无人预警伙伴僚机降低了前沿作战的风险,为有人预警机提供更多的保护层;
所以,中国坚持发展以运-20为平台的大型预警机,基于自身国情、战略需求和技术实力作出的战略选择。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遵循他国的发展路径,而是着眼于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全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