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让我这个老股民坐不住了。红筹投资等多家私募机构因打新违规被罚的消息刷屏,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刚入市时的困惑:为什么明明有利好,股价却不涨反跌?为什么机构总能提前布局?如今看来,答案就在这些被处罚的案例中。
一、私募打新乱象背后的市场真相
![]()
红筹投资的八类违规行为几乎涵盖了网下询价的全部关键环节。从决策程序缺失到定价依据不足,从内控机制缺失到设备管理松散,这些看似专业的违规行为背后,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便是专业机构,也常常被情绪和利益左右。
记得我刚毕业时在券商亲眼目睹过研究员为了迎合客户需求而调整目标价。当时觉得这只是个别现象,如今看来已成行业潜规则。宁泉资产因"手动输入净值错误"被罚、温州启元资产因违规出借产品通道被警示,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市场从来就不是公平的竞技场。
二、我的投资觉醒之路
十年前的我也是个"新闻派",每天盯着各种消息追涨杀跌。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同样的利好消息,有的股票能连涨一周,有的却高开低走。这种困惑持续了整整两年,直到我开始接触量化数据。
我总结出"一个核心,三个不看"的原则:
- 一个核心:适时调整比盲目坚持更重要
- 三个不看:不看市场热度、不看短期涨跌、不看股价高低
这个转变让我明白了投资的真谛: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理解当下。就像红筹投资的案例显示的,缺乏客观依据的决策注定会失败。
三、量化数据揭示的市场规律
![]()
这张图完美诠释了A股的"买传闻卖新闻"现象。国外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交易,而A股是打提前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慢半拍——因为大资金早已布局完毕。
更讽刺的是,有时候新闻出来反而是行情结束的标志。这让我想起行为金融学中的"信息瀑布效应"——当所有人都根据相同信息做决策时,反而会形成集体误判。
![]()
这张量化数据图是我投资生涯的转折点。橙色柱体显示的机构资金活跃度让我恍然大悟:股价涨跌只是表象,资金行为才是本质。红色框部分虽然股价大跌但机构资金活跃,绿色框部分虽然股价反弹但机构资金早已撤离——这就是量化数据揭示的市场真相。
四、回归本质的投资之道
回到红筹投资被罚的新闻,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违背市场规律都会受到惩罚。区别在于机构有足够的资源来承担试错成本,而散户一次重大失误就可能万劫不复。
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数据说话。当别人还在争论某只股票该不该买时,我已经通过量化分析看到了资金流动的真相。这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如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或操作方式。任何以本人名义进行的收费服务均属诈骗行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