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介绍,美容手术埋隐患
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持续发展,不少消费者为追求美丽而选择接受整形手术。然而一旦手术出现问题,权益维护过程往往充满荆棘。近日,一位来自河北的刘女士反映,她在2021年通过了解,在河北省沧州清某佳人美容诊所机构进行了双眼皮和鼻部整形手术。
据刘女士回忆,2021年1月,她结识了一位自称是该医疗美容机构负责人的门老师。手术并未在该机构内进行,而是被安排至秦皇岛某处工作室操作。刘女士表示,当时她并未对环境及资质产生怀疑。术后出现问题时,她通过相关查询才意识到,该手术场所可能不具备相应的医疗资质和卫生条件,加之术中未提供发票、服务合同及知情同意文件,为后续维权带来一定困难。
术后失败,修复无门遭拉黑
术后不久,刘女士发现鼻子出现歪斜。她向手术老师反映时,对方表示需要半年恢复期再观察效果。由于刘女士常年在异地工作,未能及时跟进处理,导致问题拖延。随着时间推移,鼻部歪斜情况变得明显,她再次联系机构时,发现联系方式已被限制。
今年9月8日,刘女士专程前往该医疗美容机构。接待她的正是当初实施手术的门老师。在交涉过程中,对方表示机构“已经更换老板”,与先前无关,并称仅出于“关怀”才同意在该机构进行修复手术,未明确承认此前收取手术费用。机构方还表示,2021年时门老师并不在机构任职。但刘女士核实发现,该机构法人代表并未变更,接待人员也仍是门老师本人。
此外,刘女士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老师的从业资质证明,但机构方表示“老师的证件并没有随身携带”,未能通过线上方式提供证件照片,对方称“我们能开得了那绝对是有证的”,但始终未实际提供任何证明。
多方反映,维权过程较为周折
刘女士向多个部门进行反映和求助。这些部门建议她通过相关途径向该医疗机构主张权益。早在2021年,刘女士就曾电话联系沧州相关部门,并在电话沟通中根据对方要求添加了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提供了与该机构的聊天记录等证据。但此事后续未得到进一步回复。
在9月8日的投诉过程中,刘女士在相关监督部门做了记录,但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推进。刘女士表示:“我现在不纠结于查看医师证件的问题,只要求他们给予合理的赔偿。我已经完全不信任他们的技术和服务。”
行业现象:资质与监管待完善
这起纠纷反映了医美行业存在的一些现象:一是个别场所可能存在不规范操作的情况;二是消费者维权面临证据收集、责任认定等挑战;三是部门间职责划分可能不够明确,导致消费者需要多方沟通。
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在接受医美服务前,务必核实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资质,保留所有交易记录和沟通记录。一旦发生纠纷,应及时向卫生健康部门反映,必要时通过相关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截至目前,沧州清某佳人医疗美容机构尚未就此事作出正式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