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经济或产业动荡,都将引发一场深度大洗牌。
而纵观中国,乃至全球锂电产业20年发展史,特别是在过去十几年间,产业已历过了几轮疯狂的野蛮生长和残酷洗牌。比如据东方证券统计,仅过去五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在经历大洗牌后,能够配套车型的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81家降至36家(2023年4月),降幅达55.56%。那些倒下的明星企业,甚或产业巨头,大多死于 “现金流断裂引发的资金危机”。
时隔几年,新一轮更为惨烈的产业洗牌浪潮正汹涌而至。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此前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6大核心赛道上,已知的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上限。
企查查数据则显示,2024年,我国登记状态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除名、责令关闭等异常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接近3万家,其中有3200余家储能企业仅成立了一年。
伴随锂电产业竞争与洗牌进入深水区,财务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力最核心的指标之一。
因此,24潮产业研究院(TTIR)认为,在当下时点,研究分析中国锂电上市公司财务健康指数,对于经营者、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方方面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24潮产业研究院(TTIR)参照主体信用评级及债券信用评级等相关做法,并根据:
1.资本结构,涵盖资产负债率、全部债务资本化率;
2.偿债能力,涵盖速动比率、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EBITDA利息倍数、全部债务/EBITDA、全部债务/经营现金流净额等;
3.净现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债务)等3大维度及十多个(2025年上半年)核心指标,制定了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财务健康指数排行榜(2025年)” 榜单,数据显示确实很多企业财务已经处于 “危险” 区间,相信本文对于读者朋友更为直观且深入的了解企业财务健康度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指标权重与评分详见下表,也欢迎读者朋友予以指正,补充。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遗漏,欢迎读者朋友补充、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