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的新闻发布厅里,商务部一句“单边霸凌”甩出,立刻让气氛拉满。特朗普拿着“俄罗斯石油”的幌子,试图把盟友们都拎进加征对华关税的阵营。全球一场拉锯战拉开大幕,接下来谁接招、谁躲闪,成了最精彩的悬念。
特朗普的“点名秀场”,一出场就上头
9月初,中美经贸会谈正在华盛顿举行,气氛本该围绕减压和协调展开。特朗普却按捺不住,在白宫外又抛出“加料”,声称要让全世界的盟友站队,把中国和俄罗斯绑在一起,用“购买俄油”的理由来增设关税。他的逻辑听起来简单,实则荒唐:既然美国禁了俄油,那凡是和俄油有交集的国家,都应该交一笔“忠诚税”。
消息一出,欧盟先被点了名。布鲁塞尔的高层官员只好摆出冷淡的回应,强调贸易规则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不可轻易打破。特朗普的算盘显而易见:要用关税杠杆制造筹码,把中美会谈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拉。可欧盟内部早就对美国的贸易霸权心生怨气,法国和德国的表态都偏谨慎,甚至暗示“过度跟随只会伤己”。
北约本是军事联盟,特朗普偏偏要把它拉进经贸圈子里。他在一次内部讲话里说北约成员必须表态,不然等于默认中国通过俄罗斯获利。这番话在布鲁塞尔传开后,让不少成员国代表摇头失笑。北约内部文件一再强调,它的任务不涉及经济政策,美国总统却非要套个壳子硬拉进来。盟友们很清楚,真要执行这种关税计划,反噬的第一刀很可能砍在自己身上。
轮到七国集团时,特朗普语气更重。他在公开发言中强调G7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让中国钻空子。英国媒体随即报道,唐宁街内部有人吐槽这像是“关税版的集体惩罚”。意大利则干脆回避表态,担心过度激怒中国影响自家出口。特朗普点名越多,越像在唱独角戏,观众席上的盟友们一个个找借口低头看手机,场面尴尬。
日本的反应尤为关键。作为美国在亚太最重要的盟友,日本本来就在被卷入对等关税的风口浪尖。东京政府内部经过多轮讨论,结论是不能跟随美国对中国设立“次级关税”。理由很现实:中日贸易体量巨大,若贸然出手,只会拖累本国制造业和出口。
加上中国总理日前的呼吁,日本高层更有了不动声色的理由。9月中旬,日本媒体报道政府已私下对华保证,不会在此问题上冒进,这直接让特朗普的“点名战术”漏了口子。
特朗普本人显得越来越急躁。他连续几天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条信息,指责盟友“缺乏担当”,甚至用了“搭便车”这样的词语。可越是催促,盟友们的步子走得越慢。全球市场也在观望,投资者担心新关税一旦落地,油价、运输成本和供应链将迎来新一轮震荡。特朗普的表演像是一出“点名秀”,看似热闹,背后却是场寂寞的独角戏。
中国的“当头棒喝”,商务部掷地有声
9月15日,北京的商务部记者会场外,媒体早已架好长枪短炮。发言人开口就直指问题核心:美方试图借口购买俄罗斯石油,拉拢盟友对中国加征“次级关税”,这种做法完全是单边霸凌与经济胁迫。话音落下,记者席上记录声一片,随后消息被迅速推送到全球主要媒体平台。
中方表态带有明确的信号:一方面指出美方违反两国元首此前通话共识,另一方面强调这种做法将破坏全球贸易和产业链稳定。这个警告不仅是对美国喊话,更是提醒其他被拉拢的国家别轻举妄动。谁要是冒然跟随,就等于和中国的巨大市场切割。对日本、欧洲等出口大国来说,这可不是能轻易承受的后果。
当天外媒的报道里,有一条细节引人注目:中国用词非常直接,明确点出“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在以往的表态中,中国虽然坚决,但措辞往往保持一定余地。这次却毫不留情,足见对特朗普策略的反感程度。更有经济学者分析称,这番话像是在全球舞台敲响一记警钟,让观望的盟友们心里打起了鼓。
消息传到东京,日本财经界立刻热议。日经新闻刊文指出,日本出口依赖中国市场,若在此节骨眼上跟随美国行动,影响将立竿见影。许多企业呼吁政府维持独立判断,不要让政治决策破坏产业链。日本高层在短时间内接连开会,结果是维持“不参与”的立场。这几乎等同于直接拒绝特朗普的要求。
欧盟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德国和法国官员在布鲁塞尔的一次闭门会议中强调,不会贸然跟进任何违背世贸规则的措施。即便美国一再强调所谓的“团结阵线”,欧洲更关心的是能源价格和出口市场。中国的态度让欧盟找到借口,他们可以说自己只是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单纯唱反调。
商务部的声明不仅压住了美国的节奏,也在盟友间制造了新的犹豫。特朗普原本希望借助全球合力增加谈判筹码,现在却变成盟友各怀心思。市场解读更直白:谁若跟随,可能面对中国的对等反制;谁若置身事外,反而可以避免被卷入正面冲突。中方一句“坚决反对”,像是在棋盘上重重落下一子,把局势的走向改变。
从那天起,关于“次级关税”的讨论明显降温。媒体的焦点转向中美接下来的会谈,关心双方是否还能找到新的突破口。特朗普的算盘被打乱,中国的“当头棒喝”让全球看清了一个现实:单边胁迫未必能奏效,贸易规则依旧是大多数国家愿意依靠的安全线。
日本的“太极功”,不出手也能赢
9月16日,东京的霞关大楼灯火通明,财经官员们加班讨论是否要在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上表态。会场里气氛紧绷,文件堆得像小山,话题绕来绕去,最后的结论却意外简单:不出手。对日本来说,这招就像练了一套“太极”,轻描淡写地卸掉了美国抛来的沉重压力。
日经新闻的报道用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评论:“日本的态度是沉默,却并非退缩。”原因很现实,中日双边贸易规模庞大,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从半导体到汽车零部件,几乎没有一个行业能和中国切割。如果真跟着美国加征所谓的“次级关税”,立刻会有大量企业面临断单甚至裁员。这种后果日本政府清楚得很,绝不能轻易冒险。
更微妙的是,日本内部也担心,美国所谓的“忠诚测试”只是临时筹码。特朗普的风格一直是“先开高价,再谈条件”,若真贸然表态支持,未来美国反手一个条件交换,日本就会被牵在牛鼻子上,想脱身也难。东京的官员们干脆打定主意:只要不正面回应,就算美国问起来,也能装作“还在研究”。这套“太极功”耍得炉火纯青。
外界观察到,日本的态度不仅仅是沉默,而是带有一种“拖字诀”。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在一次闭门会议里对幕僚大发雷霆,抱怨日本“装傻充愣”。可东京对此毫无回应,只是在外交场合重申“日本一贯支持自由贸易和国际规则”。这话既不算拒绝,也绝不算答应,让美国无从下手。
日本企业界的声音也让政府更有底气。丰田、本田等制造业巨头集体向政府建言,强调稳定市场比站队更重要。尤其是汽车行业,出口中国的份额不容忽视。若贸然得罪中国,损失根本无法用美国市场弥补。企业的警告让日本高层更明白,贸然跟随美国等于自找麻烦。
在外界看来,日本的“太极功”堪称高明。既没有正面和美国撕破脸,也没有让中国觉得被出卖。特朗普本来指望日本带个头,现在却成了第一个“掉链子”的盟友。日本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把自己放在最安全的位置。特朗普气得跳脚,东京却能心安理得地继续观望。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媒体把这种局面调侃成“忍者式外交”。表面安静,内心精算。面对特朗普的高压,日本就像一只缩在暗处的猫,看似无声无息,却能在关键时刻抓出一爪子。外界本来以为日本会顺从盟友的节奏,没想到反手耍了一套“软硬皆用”的太极,让特朗普的全球点名游戏率先遇阻。
盟友们的“鸵鸟联盟”,集体打太极
9月中下旬,特朗普的全球“点名大战”进入高峰期,几乎所有能拉得上的组织都被他喊了名字。欧盟、北约、七国集团,无一幸免。可现实是,被点到的盟友们一个个低头当起“鸵鸟”,生怕抬头就得背上一个沉重的关税包袱。
布鲁塞尔的反应最有代表性。德国官员在一次非公开会议上直言,美国的计划等于让欧洲为华盛顿的政策买单。法国也表态要优先考虑本国经济利益。欧盟对外统一口径是“坚持国际规则”,看似平淡无奇,实际是婉拒得体。特朗普想要的坚决跟随,并没有在欧洲得到回应。
英国的立场则更戏剧化。唐宁街有人开玩笑说:“这像是被迫参加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英国虽然和美国关系密切,但在加征对华关税的问题上也步步后退。背后原因是能源价格的担忧,一旦触动中国市场反制,英国本土的通胀问题只会更严重。英国政府宁愿被特朗普批评,也不愿把经济搞得更糟。
北约成员国更是集体摆手。这个以安全为主的组织突然被扯进关税漩涡,实在难以消化。北约秘书长的表态很含糊,只强调北约的任务是防务合作,没有接触经济议题的打算。美国的呼声传到布鲁塞尔,换来的回应只是一个“这不归我们管”。这种冷淡态度,直接让特朗普的计划变成“独角戏”。
七国集团内部则上演了一出“分裂表演”。加拿大和意大利保持沉默,日本坚决不动,美国气急败坏。外界看得很清楚,特朗普本想把G7当作全球舞台上的麦克风,结果却成了孤零零的独唱。即便美国媒体也承认,这一轮“点名大战”更多展示了盟友的不配合,而不是团结一致。
中国的立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商务部的“当头棒喝”让各国找到理由说“不”,既能维护规则,又避免被美国绑上战车。很多国家明白,对中国市场说“不”的代价远大于对美国说“不”。这种现实考量,让特朗普的胁迫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随着时间推移,全球媒体的语气也发生了变化。最初的报道集中在特朗普的施压,现在开始聚焦于盟友的回避和抵抗。彭博社甚至用“鸵鸟联盟”来形容这一幕:各国把头埋进沙子里,不愿意抬头面对美国的高压要求。特朗普希望打造的“统一战线”,变成了“四散逃避”的尴尬局面。
到9月底,中美会谈依旧在紧张推进,而特朗普的全球“点名大战”基本失效。日本的太极,欧洲的鸵鸟,英国的退缩,都让他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孤立。原本想靠“石油借口”撬动盟友的算盘,并没有打出声响。唯一留下的,是一场热闹的喧嚣,以及全球媒体对他这场秀的调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