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从燕赵大地的一隅初创,到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全球车企,长城汽车的崛起之路,不仅是一部中国汽车品牌的奋斗史诗,更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生动注脚。2025年,当长城汽车的名字首次出现在《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上,标志着这家从保定走出的企业,正式站上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核心竞技台。
回溯征程,长城汽车的起点平凡却坚定。1984年,它以汽车改装厂的身份在河北保定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汽车市场浪潮中默默蓄力。1990年,26岁的魏建军临危受命,接过这家濒临困境的企业——彼时的长城,缺技术、少资金,前路布满荆棘。但他以“破局者”的勇气重塑战略,1996年推出首款自主皮卡“长城迪尔”,凭借皮实耐用的品质与高性价比,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次年便叩开海外大门,将产品远销中东,为长城的“全球化”埋下第一粒种子。这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城汽车踏上了逐梦全球的航道。
步入21世纪,长城汽车按下发展“加速键”,每一步都踏准行业变革的节拍。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革,为现代化管理奠基;2002年推出经济型SUV赛弗,精准切入新兴市场需求;2003年登陆香港联交所,借助资本力量扩大规模;2005年哈弗CUV亮相,让“哈弗”成为中国SUV领域的标杆品牌;2011年再登上海证券交易所,实现资本市场的“双上市”布局。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跨越,让长城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正如荀子所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持续的努力铸就了坚实的发展根基。
支撑长城稳步前行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技术执念”。多年来,企业坚持“过度投入”的研发策略,在发动机、变速器、整车设计等核心领域深耕不辍,构建起完全自主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17年底,累计申请专利超7400项,授权专利达5700余项,技术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等汽车工业强国设立技术中心,形成“全球研、全球造”的创新网络,让技术实力成为突围的核心底气。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就是长城汽车在全球市场披荆斩棘的利刃。
全球化布局,是长城迈向世界五百强的关键一步。2019年,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投产,自主品牌首款全球车哈弗F7在此下线——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首个全工艺整车工厂,更标志着长城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本地化制造”。截至2022年底,长城汽车的产品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700家,累计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2025年,又斥资60亿雷亚尔加码巴西市场,计划打造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进一步辐射拉美市场,让“中国智造”在全球更多角落落地生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广阔的全球市场为长城汽车提供了更为宏大的发展舞台。
2025年跻身世界五百强,是长城汽车多年积淀的必然结果。这一年,依托哈弗、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皮卡、沙龙等多元化品牌矩阵,长城覆盖SUV、轿车、皮卡等全品类市场,既以坦克系列深耕硬派越野,又以欧拉聚焦新能源女性用户,精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叠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持续突破,其全球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最终以2024年的亮眼业绩,叩开世界五百强的大门。这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的磨砺换来了今日的辉煌绽放。
长城汽车的“晋级”,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荣耀,更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实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长城的历程证明:中国品牌凭借自主创新与全球化视野,完全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深化,长城汽车必将继续以技术为帆、以创新为桨,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广阔海洋中,书写更多属于“中国力量”的传奇,向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巅峰不断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