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达州市通川区,薄雾还未散尽,通川区邮政分公司的青年直播团队已整装出发。七点整,他们准时出现在碑庙镇集市,架起手机、调试设备,随着“屏幕前的家人们,这是刚做好的米豆腐,还带着热气”的开场白,一场助农直播正式开启……在达州市通川区,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电商正以强劲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桥梁”:电商站点打通农货出村“主动脉”
聚焦通川农产品开展直播
“要让电商真正扎根乡村,基础设施必须先‘铺路’。”通川区商务局行政审批股负责人尹开华在谈及电商助农基础建设时表示,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需求,通川区商务局对区划调整后的电商站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于产业规模小、物流未覆盖的站点,果断合并到有产业支撑的村镇,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高标准打造12个农村电商直播示范站点,从设计到设备实现“五统一”,让每个站点都能成为农特产品走向市场的“合格窗口”。
“镇上集市就那么大,买的人多是周边乡亲,销量一直上不去。”金石镇猕猴桃种植户李劲提起过去的销售难题,语气里满是无奈,“现在有了电商站点不用再自己跑销路比以前省心多了!”
如今,全区35个农村电商站点错落分布,12个示范站点率先“亮屏”运营,不少站点已实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的转变。
搭“舞台”:“直播+”模式奏响农货出圈“新乐章”
为让农特产品“出圈”,通川区打出“直播+”组合拳。数字云创基地的专业直播团队定期深入乡镇、企业、专合社、红色旅游打卡地和果园,开展多样化直播活动。在塔沱湿地公园,主播化身“家乡代言人”,推介米凉虾、烧烤等特色美食,2小时直播点赞量超1.2万次;在张爱萍故居,主播讲述红色故事,让直播成为文化传播的纽带。
多场景直播助农,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推广各类农产品,助力乡村发展
“我们不仅要卖货,更要把通川的文化和美景‘打包’推广出去。” 尹开华补充道,“今年以来,我们已经联合开展百余场助农直播活动,覆盖全区50余种农特产品、5处网红旅游打卡地。全区农产品网络交易额破亿元,这就是‘直播+’模式的实效,既让农货走出去,也让游客走进来。”
育“火种”:技能培训点燃乡村持续发展“新引擎”
人才是电商助农的核心力量。达州市通川区一方面组织数字云创基地专业团队开展集中培训;另一方面,深入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罗江镇金凤村等站点,通过“点对点、一帮一”的方式,开展线下实操培训活动,覆盖12个乡镇农村电商站点,从直播设备使用、短视频制作到直播推介技巧,全方位提升站点负责人的电商运营能力,为农村电商发展培育了一批“行家里手”。
2025年通川区电商人才专项培训现场
“电商助农不是‘一阵风’,而是要久久为功,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尹开华表示,接下来将以更强的力度推进工作,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要求,推动各村开设直播账号,构筑“互联网+种植基地+商旅文旅游打卡地”的网络流量孵化群;同时,保持直播活动的常态化,做到月月有直播助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持续深挖通川特色产品和服务资源,进一步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让更多农民通过电商增收,让通川的乡村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焕发更旺盛的生机。
从集市直播间的热闹吆喝,到千万订单的背后,通川区正以电商为桥,连接起乡村的“土味”与城市的“需求”。未来,通川区必将在电商助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经济的红利,让乡村振兴的画卷愈发绚丽。
来源:通川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