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三十年前的姐妹们,你们还好吗?
闲来无事,翻出一张30年前的照片,还好当时过塑了,看起来和新照片也没什么区别。
照片还是新的,可人却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
这张照片是三十年前在南宁青秀山公园照的,照片里全是女的,这些姐妹们都是我的同学。
我们当时是单位选去进修的,时间不长,去了两三次,一次几个月。
为什么全都是女的呢,因为这事一般没男的愿意干,所以只能清一色娘子军。
因为是在职培训,所以年龄参差不齐,最年长的五十多,差不多退休了,不知道这单位怎么想的,推个临近退休的人来学习,学回去没几年退休了,不是白浪费精神吗,这是我多余说的,话说皮裤套棉裤,它肯定是有缘故的。
闲话少说,回正题。
就说这一大堆姐妹们,大多都和我一样,来自乡下,都是土里吧唧的,所以也别说谁看不上谁,而且都是40岁以上结了婚的多,像我这种二三十岁的人都极少,我当时几乎是整个班里最年轻的,才二十出头,大伙看看能猜的出我是哪个不。
当时我们的学习任务也不是很紧,那年代都时兴织毛衣,钩帽子,和我同一个宿舍的姐姐们都很好相处,她们个个都能干,这些手工活对她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一晚上都能织一两毛线。
我就在那时跟着她们学会了打毛衣钩帽子织袜子,不过现在隔了几十年不打手都生了,除了毛衣还会,帽子袜子早就忘去爪哇国了。
记得当时我在姐姐们的指导下,织了两件一样花色的毛衣,我的浅绿色的,我妹的淡黄色的,还钩了几个帽子,想着结婚后给我的孩子戴,后来虽然还在,但学钩时没舍得买好毛线,全是晴纶的,也没给孩子戴,拿来当玩具了。
那毛衣一直穿了十几年,又漂亮又暖和,后来因为年纪大了,都长胖了,穿起来太紧,想拆了重新织,哪知因为是全毛的细线,一扯就断,想来不扎实了,不想再浪费精神再织了,就丢下了。
那帮姐姐们不光手巧,还见识广能说会道,聊起天来能使人笑得肚子痛,我一个才出道的小姑娘,除了傻笑,什么都不懂。
她们有时说壮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无非就是家长里短,婆婆媳妇和小姑,也经常在背后说谁谁老公是领导,其实她们大多都是关系户,没几个是正经文化人,高中毕业都找不出几个,都是半路出家的领导家属,有缝衣服的,卖豆腐的,做小生意的,刚卷起裤脚上田基的,只要能认识字,都安排个事做。
正因为是这个缘故,一到考试时,有几个年纪大的姐姐就难了。
人老眼昏花,手也不灵活,记性也不好,想写写不出,简单会写的,还磨磨蹭蹭,好久答不完一题。
此时,我们少数几个年轻的,就要照顾她们了,丢纸条,把卷子举高高,故意侧半个身子,小声蛐蛐,老师多是当没看见,有的还故意走出去透透气,心想,这帮比老师还老的学生,你不放点水,还能怎么嘀…
哈哈,回忆起这些历历在目的往事,都觉得好笑…
笑着笑着,我怎么又有点心酸,有点想哭…
与我朝夕相处,日夜同吃同住同学习了一年的姐妹们,你们此刻都还好吗?
照片里的姐妹们,肯定都退休了,年轻的也像我一样,五十多了,年长的如果还健在,可能好多都七老八十了。
还没结束学习时,曾约定了以后多联系,但当时除了办公室有电话,自己是没有通讯工具的,所以也极少联系,记得曾经与友好的几个姐妹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渐渐的淡忘了…
因为离得远,后来我只见过其中一个姐妹的面,其余的就从来没有音讯了。
照片上的姐姐们,如果你们能看见,上来打个招呼呗,我就是那个甜甜的,一笑两个深深酒窝的桂林小阿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