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Куманёв Г.А. Красный бастион на Дальнем Востоке: Во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 Особой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ой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й армии. — Хабаровск: Кн. изд-во, 1980. — 224 с.
【苏联放弃此前支持中国地方军阀的策略,转而与蒋介石政府合作;另一方面苏联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持怀疑态度,担心中国妥协将导致日本全力北进……】
苏联作为与中国东北接壤的大国,九一八事变使其远东安全形势骤然紧张。苏联政府对事变最初采取“谨慎观察”态度。9月19日至22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日本行动的潜在威胁。与会者认为,日本可能以满洲为跳板,进一步威胁苏联远东地区。
苏联当时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需暂时保持中立;另一方面需暗中支持中国抗日力量以牵制日本。苏联外交部于9月23日向中日两国发出照会,呼吁“避免局势升级”,但未公开谴责日本。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加速了远东军事建设。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于1932年扩编至10个师,并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增筑防御工事。1932年军费预算中,远东地区占比从15%升至22%。这一部署旨在应对日本可能对苏联发动的“北进”攻势。
此外,苏联通过“转让中东铁路”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1935年,苏联以1.4亿日元的价格将中东铁路售予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此举虽被中国谴责为“绥靖政策”,但苏联决策层认为可暂时缓解边境压力。
九一八事变促使苏联调整对华政策。根据共产国际档案,苏联暗中加大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1932年至1934年,共产国际向东北抗日联军派遣军事顾问并提供资金援助,旨在“利用中国力量消耗日本资源”。
同时,苏联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一方面九一八事变促使苏联重新评估对华政策。苏联放弃此前支持中国地方军阀的策略,转而与蒋介石政府合作;另一方面苏联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持怀疑态度,担心中国妥协将导致日本全力北进。
斯大林意识到日本与德国可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因此于1930年代中期加速工业化进程,特别是远东地区的军事工业建设,并于1934年强化对远东地区的谍报活动,重点监控日本军事动向。
外交上,苏联加速与欧美国家关系正常化。1933年,苏联与美国建交,部分原因是为应对日本扩张形成的共同威胁。
日本占领满洲后,苏联远东贸易遭受重挫。1931年至1933年,苏联对华东北部出口额下降67%,尤其是煤炭、大豆等商品贸易几乎中断。为应对经济压力,苏联加速开发西伯利亚资源,并启动“远东垦荒计划”,向该地区迁移约20万人口以巩固边防。
九一八事变被苏联视为日本“大陆政策”的关键步骤,直接促使斯大林在1930年代采取“集体安全”战略。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提供军事援助,此句是苏联远东政策从“避战”转向“积极防御”的转折点。
#历史# #苏联# #俄罗斯# #日本# #东北# #沈阳#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918事变勿忘国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