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古籍《石室密录》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旨在使这部珍贵的中医古籍更加贴近现代读者,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并受益于其中的中医智慧。希望通过翻译能够架起一座桥梁,连接古代医学与现代人群,让中医之道得以传承与发扬。文中提及的药方与方剂,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应用,请务必查阅原著并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卷四(御集)
软治法
论消痞块
天师说:软治法,是针对那些坚硬而不易消散的病症,应采用软化的方法来治疗。
比如,胸中生长肿块,或腹内积聚痞块等情况。治疗这类病症,应当用药来软化它。胸中生长肿块,这是由于气血凝聚坚固所致。治疗方法应当在补血补气的基础上,稍微加入一些能够软坚散结的药物,这样气血就会变得活跃,肿块自然会消散。如果只是一味地攻伐肿块,而不知道使用温补的药物,那么肿块终究难以消散。
药方如下:人参一钱、当归一钱、白芍三钱、青盐一钱、熟地五钱、山茱萸二钱、麦冬三钱、北五味子一钱、柴胡一钱、半夏一钱、附子一片,水煎服。(注:此方可称为“软坚汤”。)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全用补药,只加了一味青盐来软化坚块。看似无意于消除坚块,但久而久之,坚块自会软化。这是柔能制刚的巧妙方法。
然而,对于腹中的痞块坚硬,又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因为坚硬在腹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攻伐坚硬,必然会导致腹中不和,损伤胃气。治疗方法应当采用和解的方法,同时用软化的方法来治疗,这样坚硬的性质就可以缓解,坚硬的形态就可以化解,坚硬的气机就可以溃散,坚硬的瘀血就可以消散。否则,有形之物盘踞在腹中,无形之气就会耗散在外。虽然每天都在努力消除坚硬,但坚硬终究难以去除。
药方如下:白术五两、茯苓三两、神曲二两、地粟粉八两、鳖甲一斤(醋炙)、人参五钱、甘草一两、白芍三两、半夏一两、白芥子一两、萝卜子五钱、浓朴五钱、肉桂三钱、附子一钱,各研为末,用蜂蜜制成丸剂。每天临睡前服下五钱,并用美食压下。(注:此方可称为“消积化痞至神丹”。)
服用一料,没有不全愈的。这个方子有神奇的功效,妙处在于用鳖甲作为君药,能够无坚不摧。尤其妙的是用地粟粉来辅助鳖甲攻邪,同时又不耗散真气。其余的药物,都是健脾调理正气的药物,能够使脾胃强健,从而消除痞块。更妙的是用肉桂、附子,像冲锋突围一样前进,使鳖甲大军相继跟进,勇不可当。这又是仁者的军队,敌人虽然强横,也不敢抵抗,只能望风而逃。又有后续军队在后面追杀,敌人被斩杀殆尽。剿抚并用,哪有三个月不取得胜利的道理呢?这更是软治法的妙处。如果不补益正气,只是用大黄、巴豆、两头尖、阿魏之类的药物,直接攻伐坚硬,虽然有时也能取得胜利,但脾胃受损,就像田野被扫荡一空,最终必然导致仓库空虚。这是民众匮乏的形势,有数年都不能恢复的情况。人们怎能只知道攻伐坚硬呢?
张公说:这些奇特的论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人身上生长的肿块不消散,是由于气虚而痰滞所致。治疗方法应当补气,而不能完全依赖消痰。因为痰越消,气越虚。
药方如下:人参一钱、白术五钱、薏仁五钱、茯苓三钱、黄芪五钱、防风五分、白矾一钱、白芍三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三钱,水煎服。(注:此方可称为“消补兼施汤”。)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补气药多,祛痰药少。气足了,痰自然就难以停留。况且白芥子能够消除各种痰液,白矾能够无坚不摧。再加上白芍来调和肝木,使其不来克制脾胃之土,而脾胃更能发挥其生化之机。又有薏仁、茯苓来分消水湿之气,哪有肿块不消散的呢?
对于瘰疬串珠状的肿块,也必须采用软治法。
药方如下: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茯苓五钱、陈皮五分、半夏一钱、甘草一钱、连翘一钱、香附一钱、皮硝五分、屋上瓦葱(干的用三分,生的用一钱),水煎服。
服用一剂后肿块开始活动,两剂后减轻,三剂后稍有好转,四剂后完全痊愈。这是非常神奇的方子。如果是体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参一钱,但不可多加。
来源:《石室密录》(清·陈士铎)
翻译:小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