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马两国因医护人才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讨论。
马来西亚前巫统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提议,新加坡每雇用一名马来西亚医护人员,都应向马来西亚支付赔偿金,这一言论瞬间点燃了舆论场。
首先是急需医护人才来支撑医疗体系运转的新加坡。
还有为培养医护人才投入大量资源却面临人才不断流失的马来西亚。
这场关于人才的博弈究竟会走向何方?
多年来马来西亚在培养医护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本期望这些人才能够为国内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然而现实却给了马来西亚沉重一击,大量本土培养的医生和护士纷纷选择前往新加坡工作。
据数据显示仅2024年新加坡就招聘了 3800 名新护士,并且在过去十年间,新加坡本土护士的年招聘量提高了 20%。
而这些新入职的护士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马来西亚。
这让马来西亚国内忧心忡忡,大量专业医护人才的流失,使得马来西亚的医疗体系面临着人手短缺的困境,民众就医也开始受到影响,国内对此争论不断。
再看新加坡其医疗体系扩张的需求十分迫切。
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加剧以及民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新加坡急需更多的医护人员。
为此新加坡卫生部不仅在认可的学位名单中新增了九所外国医学院,还将医科学生的招生名额从 2014 年的约 440 人增加到了 2024 年的 550 人。
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从周边国家吸纳人才成为了一个重要途径。
由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地理位置毗邻,文化、语言和时区相似,人员往来便利,这使得马来西亚的医护人员成为了新加坡招募的重点对象。
面对这一情况阿卜杜勒・拉赫曼提出了征税机制这一解决方案。
他认为既然新加坡在积极招募马来西亚的医护人才,那么就应该为此付费。
这笔费用可以根据劳动合同与薪资水平,按月或按年计算。
他觉得这样一来,新加坡能够得到所需人才,而马来西亚也能收回部分培养这些专业人士的投入,实现所谓的 “双赢”。
不过他也清楚这一想法史无前例,会面临诸多技术和法律难题。但他强调,这不是为了限制人才流动,而是追求公平。
毕竟马来西亚不能白白为他国做 “嫁衣”,耗费资源培养的人才大量外流,自身却得不到任何补偿。
新加坡方面目前并未直接回应这一补偿建议。
不过从其过往举措来看,新加坡一直在努力提升医疗行业的职业吸引力。
今年7月1日起,新加坡为约 63000 名公共医疗机构的员工加薪最高达 7%,并且推出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如允许登记护士通过在职培训计划获得文凭,晋升为注册护士。
新加坡政府认为,他们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吸引人才是市场行为。
但马来西亚却不这么看,他们觉得新加坡的高薪等举措就是在蓄意 “挖角”。
这场新马医护人才之争,背后涉及到区域合作、教育投资回报以及专业人士发展权利等深层次问题。
专业人士有追求更好发展机会的权利,新加坡提供的优厚条件确实吸引了马来西亚的医护人员。
马来西亚在人才培养上付出诸多努力,大量人才流失也让其损失惨重。
阿卜杜勒・拉赫曼的提议虽然大胆,但也反映出马来西亚的无奈。
未来两国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通过谈判达成某种人才合作协议,还是在现有矛盾上继续僵持。
这不仅考验着两国政府的智慧,也关系到两国医疗体系的未来走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文章/花开富贵
马来西亚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最近更新时间:2025年8月)
从“清零”转向“共存”后,新加坡如何防止医疗挤兑 第一财经2022-12-12 22:4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