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券商行业半年报出炉,数据亮得刺眼。42家上市券商合计净利润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65%。这组数据放在任何市场都堪称惊艳,但作为一个浸淫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市场密码。
记得十年前我刚接触市场时,也曾被这样的利好消息冲昏头脑。当时看到某行业业绩暴增就急忙杀入,结果往往是高位站岗。后来才明白,在资本市场这个信息不对称的战场上,公开数据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头部券商的集中度提升尤其值得玩味。前五大券商拿走了行业41%的利润,这种马太效应在资本市场同样适用。就像我常说的:"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是我们的认知方式。"、
一、牛市中的生存法则
面对如火如荼的行情,很多朋友问我:"这次会不会不一样?"我的回答始终如一:牛市中最危险的不是暴跌,而是选错标的。这就像2024年初那波500点行情,指数节节攀升时,有些股票早已暗流涌动。
以紫天科技为例。8个交易日20%的涨幅让人血脉偾张,但随后的阴跌却悄无声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调整最具杀伤力——等你反应过来时,往往已经伤痕累累。
这里就要说到我的"一个核心三个不看"原则:
- 一个核心:适时换股强于盲目持股
- 三个不看:不看冷热、不看涨跌、不看高低
这个原则源于我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解。人类天生就有损失厌恶和确认偏误,这些心理陷阱让我们总是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过久持有亏损股票。
二、大数据下的真相
十年前我开始使用量化工具时,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股价涨跌背后总有规律可循。比如通过长期积累的交易行为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机构资金的动向。
紫天科技的案例就很典型。表面看是随大盘上涨的普通个股,但量化数据显示:除了初期有机构参与外,后续基本是散户在自娱自乐。这种没有机构背书的上涨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潮水退去就会原形毕露。
反观瑞丰高材:
机构资金持续活跃的时间与行情高度吻合,最终实现两倍涨幅。这印证了我的另一个发现:真正的好股票不是涨得最快的,而是机构最舍不得不玩的。为什么我们觉得股票难做,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你没有看到真实的交易现象,如果你连真相都不看到,还谈什么盈利,所以先要从看到真相开始。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三、寻找适合自己的望远镜
回到开篇的券商数据。行业ROE上行、增量资金入市这些利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宏观判断转化为投资决策。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是:投资不是比谁看得远,而是比谁看得清。就像天文观测一样,重要的不是望远镜的倍数有多高,而是能否滤掉大气干扰看到真实星空。
在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工具来去伪存真。通过客观数据过滤市场噪音,才能把握住真正的主线行情。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