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很多大一的同学都会困惑,自己学的编程语言、专业课程跟未来的工作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最熟悉的场景——你在天猫上买东西,从点开软件到支付成功,一步一步捋清楚计算机技术链条,你就会明白每一门课都有它的价值。
首先第一层就是基础层,决定你的设备能不能跑起来。你要买东西,首先得有一台能用的手机或者电脑。那么手机和电脑是怎么跑起来的?这里就有嵌入式工程师的工作。他们用C语言写驱动、写操作系统的底层代码,让芯片、屏幕、存储器都能协同工作。没有他们,你的手机和电脑就是一块砖。
第二层是表现层,决定你看到和点击的东西。现在你打开天猫,看到的是一个界面:按钮在哪里?图片多大?颜色好不好看?这背后就是UI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UI设计师负责设计原型和界面,让它美观好用;前端工程师用HTML、CSS、JS还有React、Vue这些框架,把设计稿变成真正能点击、能滑动的页面。如果你用的是APP,那就轮到移动端工程师:安卓用Java、Kotlin,iOS用Swift,他们把手机端的各种交互功能实现出来。
第三层是逻辑层,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你点“立即购买”,这一点击就会把数据传给后端工程师。后端用Java、Go、Python等编程语言写代码,处理业务逻辑,比如计算价格、扣库存、生成订单、调用支付接口等等。后端工程师就是写业务逻辑的人。
第四层是数据层,决定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订单生成之后要存到哪里?这就离不开数据库工程师。他们优化MySQL、Oracle、PG、SQL Server等关系型数据库的性能,设计数据表结构,保证查询高效安全。数据库工程师就像仓库管理员,确保数据在高并发的场景下依然稳稳当当。
第五层是安全层,守护数据和交易的安全。天猫上你输入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背后都是信息安全工程师在工作,防止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做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等,确保交易、用户信息和业务数据都安全可靠。
第六层是智能层,决定系统能不能“懂”你。你有没有发现,想买东西的时候,或者买完东西之后,页面还会跳出“猜你喜欢”,推荐给你可能有需求的商品?
这背后就是大数据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用Hadoop、Spark处理海量的用户数据,形成多维度的用户画像;算法工程师用推荐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预测你可能喜欢什么,让你忍不住去花钱。
第七层是保障层,保证系统的稳定。软件为什么能一直稳定运行?这要靠测试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会在上线前疯狂测试,确保系统不卡、不出bug;运维工程师用Linux、云计算、Docker、K8s部署,保证软件系统稳定运行。
所以,你一次普通的购物其实串起了整个计算机体系,从底层硬件到前端界面,再到后台逻辑、数据库、安全、大数据、算法,最后运维、测试,缺一不可。
作为大一新生,你现在可能还分不清楚要走哪条路,但是要记住,大一阶段先把三件事情做好:
第一,学好一门编程语言;
第二,认真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这是你逻辑思维的核心;
第三,打好计算机基础课,比如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你有了这些基础,再去选择前端、后端、算法还是大数据,才不会迷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