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威海市中医院和威海市中心医院开展“中西医区域融合,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分别发挥中医院中医药诊疗特长和综合医院外科手术、介入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无影灯下,屏幕上的血管影像如同暗夜中的细微河流。在威海市中医院介入手术室内,威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侯红军全神贯注,手中的导丝在患者复杂的血管网络间精准穿行。
9月15日,借助于两院中西医区域融合机制,侯红军带领团队跨越数十公里,成功为患者实施DSA引导下右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用技术与担当点亮生命希望。
专家“动起来” 患者“留下来”
两个月前,患者刘大姨(化名)开始出现咯血症状,近一个月病情急剧加重,不定期咯血并且每次咳血量超过200毫升,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CT检查发现,患者右肺上叶肿瘤导致支气管动脉破裂,引发咯血。”威海市中医院外科医生姜仁鹏与臧琦教授紧急商讨后一致认为: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再发大咯血,甚至阻塞支气管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必须立即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住出血,否则连后续的支气管镜检查及肿瘤切除手术都无法开展——如果直接检查或手术,患者随时可能因为插管刺激发生大咯血,面临窒息风险。
面对这一少见且凶险的病情,威海市中医院联合威海市中心医院开展治疗。威海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副院长、拥有近三十年介入手术经验的介入微创专家侯红军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并带队来到威海市中医院。
“铅衣很重,但生命更重。我们能多做一点,患者就多一分希望——不管这台手术是在哪里做的。”侯红军一边穿上铅衣一边说。
手术台会师的“威海实践”
9月15日下午2时许,侯红军穿着沉重铅衣站在手术台前,眼睛紧盯着显示屏,将导丝精准送入患者右支气管动脉。“就是这里,准备栓塞!”随着栓塞材料的注入,屏幕上的出血征象瞬间消失——手术成功了!
“这类手术是临床上的应急手术,具备创伤小、痛苦少、止血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虽然在手术中会遭受辐射,但为了救命,我们必须做。”侯红军表示,最重要的是通过栓塞控制出血,为后续治疗争取机会。
据了解,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属于介入手术中的高难度类别,要求术者具备极强的影像解读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经验。
手术过程中,侯红军不仅精准操作,更全程讲解技术要点,从穿刺点选择到导管行进手法,从栓塞材料用量控制到应急处理预案,毫无保留地向全程参与的市中医院外科医生们传授经验。
姜仁鹏表示,“侯红军的到来,不仅救治了患者,更带来了一场实战教学。下次类似情况,我们就能更有底气了。”
这台手术的成功,不止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两家医院在区域医疗融合建设中深耕的成效。一根纤细的导丝,连接的不仅是生命的通路,也紧密串联起两家医院“专家共享、病房共管、学科共创、服务共促、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使区域医疗力量在并肩协作中愈发坚实。(来源:威海市中心医院订阅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