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通常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间,SLE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治疗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与疾病本身及药物毒性相关的器官损害问题。器官损害会导致一系列风险增加,包括新发损害风险升高、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以及经济负担加重等。
目前,SLE国际协作临床研究组(SLICC)制定的损害指数(SDI)被广泛用于评估SLE患者的器官损害情况,但关于中国SLE患者器官损害的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SLE队列患者的器官损害特征,并探究与器官损害发生相关的因素。
研究设计
Study design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SLE达标治疗”(STAR)队列开展。STAR队列是一项真实世界纵向观察队列,纳入的均为连续性SLE患者。研究纳入标准如下:(1)符合1997年修订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LE分类标准、2012年SLE国际协作临床研究组(SLCC)分类标准或2019年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分类标准;(2)年龄≥18岁;(3)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入组时,病程至少为6个月。
数据收集
收集了350例SLE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程、2000年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抗双链DNA(dsDNA)抗体以及补体C3、C4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史,包括糖皮质激素(GC)、羟氯喹(HCQ)、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ZA)、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仅考虑患者确诊SLE后发生且持续超过6个月的器官损害。
研究结果
Results
器官损害情况
入组时SDI评分>0(即存在器官损害)的患者有124例(35.5%)。SDI评分分布情况如下:75例(21.4%)患者SDI=1,26例(7.4%)患者SDI=2,15例(4.2%)患者SDI=3,5例(1.4%)患者SDI=4,3例(0.8%)患者SDI≥5。按损害发生频率从高到低排序,受损的器官系统依次为眼部(12.8%)、肌肉骨骼系统(9.4%)、性腺(5.7%)、神经精神系统(4.8%)和肺部(4.6%)。最常见的五种损害表现为白内障(10.5%)、缺血性骨坏死(6.5%)、性腺早衰(5.7%)、肺动脉高压(3.4%)和慢性脱发(3.4%)。不同器官系统的损害发生频率详见表1。
表1 不同器官系统的损害发生情况
根据病程长短,将所有患者进一步分为四个亚组:病程年组(n=98)、3年≤病程年组(n=85)、8年≤病程年组(n=89)和病程≥15年组(n=78)(图1A)。随着病程延长,无器官损害患者的比例从病程年组的80.6%降至病程≥15年组的44.9%;而SDI≥2(即存在较严重器官损害)患者的比例则从病程年组的5.1%升至病程≥15年组的26.9%。
图1:不同病程时长组的SDI评分分布情况
D代表病程(单位:年)
有/无器官损害患者的特征比较
对比分析124例有器官损害患者和236例无器官损害患者入组时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临床特征(表2)。结果显示,有器官损害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和入组时疾病活动度无显著差异。有器官损害组中,合并狼疮肾炎和神经精神性SLE(NP-SLE)的患者比例更高。在用药史方面,两组患者羟氯喹的使用率无显著差异,但有器官损害组中曾使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的患者比例更高。此外,两组患者低补体血症和抗dsDNA抗体阳性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糖皮质激素暴露与器官损害的关系
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中位时长为5.0年。与无器官损害患者相比,有器官损害患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长更长(7.0年 vs. 3.5年,p),且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频率更高(30.7% vs. 14.1%,p=0.002)(表2)。在105例可获取入组前糖皮质激素详细使用信息的患者中,泼尼松中位累积剂量为10420mg。
表2:有/无器官损害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临床特征比较
根据累积剂量三分位数,将这105例患者进一步分为三组:低剂量组(n=34)、中剂量组(n=35)和高剂量组(n=36)。三组患者的泼尼松中位累积剂量分别为4427mg、10247mg和23850mg。三组患者的SDI评分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7)。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中SDI=0(无器官损害)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高剂量组(85.3% vs. 55.6%;85.7% vs. 55.6%,均p)。此外,高剂量组中SDI=1(轻度器官损害)的患者比例高于低剂量组(36.1% vs. 11.8%,p)和中剂量组(36.1% vs. 5.7%,p)(图2)。
图2:不同糖皮质激素(GC)累积剂量组的SDI评分分布情况
与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器官损害相关的潜在变量包括年龄、病程、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SLE、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长、当前/既往使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吗替麦考酚酯。
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06,95%CI:1.03-1.08,p)、病程(OR=1.09,95%CI:1.05-1.13,p)、当前/既往使用吗替麦考酚酯(OR=2.66,95%CI:1.49-4.75,p=0.001)以及入组时的SLEDAI-2K评分(OR=1.06,95%CI:1.00-1.11,p=0.035)是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当前/既往使用羟氯喹(OR=0.20,95%CI:0.06-0.66,p=0.009)是器官损害的独立保护因素(表3)。
表3器官损害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讨论和结论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与白种人相比,亚太地区的SLE患者发病率更高,且疾病活动度更严重,但目前关于该地区患者器官损害的数据较为有限。本横断面研究明确了中国SLE患者的器官损害特征,并确定了与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
已知SLE患者的器官损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疾病活动度、药物毒性等。此外,不同种族患者的器官损害发生频率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中,350例患者中有35.5%存在器官损害,既往CSTAR登记队列多中心研究数据(11.7%)可能低估了器官损害的发生频率。
尽管全球范围内不同研究中SLE患者器官损害的发生频率存在差异,但肌肉骨骼系统、眼部和神经精神系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系统。本研究中,眼部、肌肉骨骼系统、性腺、神经精神系统和肺部同样是受损频率最高的五大器官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性腺早衰在SLE患者中的发生频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亚洲SLE患者病情更严重,导致环磷酰胺使用过量所致。
明确与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年龄和病程是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狼疮肾炎和神经精神性SLE是器官损害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在多因素分析中,这种关联消失了。当前/既往使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的情况也出现了类似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器官损害与SLEDAI-2K高评分之间存在更强的关联。使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合并狼疮肾炎或神经精神性SLE的患者,通常代表着病情更严重的SLE表型。多因素分析证实,SLEDAI-2K评分是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趣的是,本研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当前/既往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是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吗替麦考酚酯对器官损害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当前/既往使用羟氯喹是预防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本研究中,最常见的两种器官损害类型是白内障和缺血性骨坏死,研究者认为这两种损害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中国SLE患者中器官损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在SLE的治疗管理中,应更加关注眼部、肌肉骨骼系统和性腺的保护。年龄、病程、吗替麦考酚酯的使用以及入组时的SLEDAI-2K评分是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羟氯喹的使用则对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Zhang J, Wang L, Gao D, Fan Y, Ji L, Zhang Z. Organ Damag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t J Rheum Dis. 2025;28(5):e70268. doi:10.1111/1756-185X.70268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