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文婧 通讯员 贾凡
9月8日,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天顺海工智造项目现场,挖掘机铁臂起落开掘土方,工程车辆往来奔忙运送物料,工人们挥汗作业,处处涌动着火热的建设热潮。作为射阳县海工装备产业链上的重点项目,天顺海工智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产船舶分段模块20万吨,预计年产值20亿元。“我们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天顺风能集团董事长严俊旭满怀期待地表示。
一个个项目加速落地,一组组数据亮眼呈现:今年上半年,射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75亿元,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达超序时;前8个月,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签约83个、新开工43个、新竣工19个、新达产26个,74个列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2%,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成绩单。
一往无前拼项目、强产业,射阳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确定为“项目攻坚年”,从机关部门到产业园区,“项目置顶”成为行动指南,“盯着项目看、围绕项目转、扭住项目干”成为发展共识。
项目加速落地的背后,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从意向洽谈至投产达效,全周期优质服务既是项目扎根的“沃土”,更是激活“以商招商”磁场效应的核心密码。今年射阳县11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在全市首家完成国家平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镇区“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实现全覆盖、办件量全市第一,县数据局获评全国“数字赋能示范大厅案例单位”。“企业从拿地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时间,从过去的100多天缩短至如今的1天,快速审批成为常态。”射阳县数据局工作人员王祚昆介绍。
既谋产业集群之强,更求产业动能之新。走进位于射阳经济开发区的立讯精密工业(盐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完成汽车线束生产、线路安装、检测、包装等工序。“汽车线束是汽车的‘神经系统’,我们的线束制造水平居全球第四,占全国新能源车企30%市场份额,理想汽车超50%的汽车线束由射阳工厂生产。”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潘园洲介绍,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全自动插线、切绞等智能设备,减少人工的同时实现微米级精度,产品合格率近100%、安全标准超国际水平。目前订单已排至年末,今年预计产值18亿元,下一步企业计划投数千万元研发资金升级设备,持续提升生产效率。
距离立讯精密工厂不远的江苏科力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集汽车塑料功能件、橡胶密封件产品及模具设计制造于一体,其氢燃料电池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0%。“汽车行业迭代快,研发是发展关键。”公司负责人林春雨告诉记者,目前正与盐城工学院联合研发氢燃料电池电压巡检模块(CVM),该技术可实时采集电压、测量阻抗并分析数据,通过CAN总线交互解决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难题,是行业的一项颠覆性科技创新。公司还计划在苏州建立飞地研发实验室,同时在射阳基地设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将于2026年建成使用,以加快推进实验室成果转化落地。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加速转化。上半年射阳县完成首批30家国家高企申报,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8家,路晨欣科技、艾生牧科技等5家企业完成股改,中车风电叶片、题桥纺织等8家企业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沃土,射阳以强劲的创新吸引力让更多企业选择在此布局。上个月,总投资约50亿元的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顺利签约,作为光伏领域“中国智造”的先行者与探索者,正泰新能源将助力射阳构建更完善的新能源产业生态体系。
射阳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坚持育平台和强载体并举,深挖科创飞地潜能,加快构建“南京+苏州”离岸创新网络,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研发设计、中试转化、场景应用创新全链条,让创新成果更快落地,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持久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