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打开科学教育的想象空间

0
分享至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但科学教育不仅仅要在学校展开,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需要多部门、多机构的共同努力!

科学家:要会讲故事

科学教育是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学教育工作,是社会各界的核心议题之一。

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虽是两个不同概念,但有若干相通之处,而“教育”二字的赋予,更让科学教育承载了远超知识传递的职能。当今的科学教育也正逐步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转向对学生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培育。一方面,教育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育过程同样重视人文关怀和改善社会文化的功能:通过科学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能够运用科学思维理性分析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和社会的决策,在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丰富精神需求的同时,推动社会文化向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向演进。

相较科学普及,科学教育更加聚焦科学素养的目标,侧重对科学精神的培育和熏陶。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让科学教育更有趣味、更易接受?

精彩的科学故事,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且有效的路径之一,这是因为人类的教育雏形,实则深植于动物界的本能传承,当人类祖先在演化中创造出复杂的语言系统之后,以故事为核心的高效的知识传承方式,直接推动了人类教育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无论是经典的科幻电影、科普电视作品,还是科普书籍,都离不开好的故事。《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巨大成功,点燃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其中不少人因此投身科学事业。例如著名的华裔生物学家张锋,12岁的时候,在一堂分子生物学课上观看了《侏罗纪公园》,激发了他对恐龙及生物工程超乎寻常的兴趣。已故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更是一名“会讲故事”的创作者,收获了“既是世界级科学大师,又是伟大作家”的赞誉。

“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并非抽象的准则,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科研案例中沉淀而来。科学家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科学家的历史实践与家国情怀,例如袁隆平先生就是一位兼具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典范。苏联时期的李森科否定经典遗传学,推崇获得性遗传,在20世纪50年代对我国的相关科研教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然而袁隆平先生具有可贵的求真与质疑精神,他从实际出发,坚信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最终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目前,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但广义上的科学教育边界更为广阔——它不仅面向各年龄段学生,更将成年群体纳入其中,致力于实现全人群的科学素养提升。针对多元人群的分阶段培育,科学教育的目标与特点有所不同,但有一项核心共性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怎样最大限度留存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其转化为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持久原动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富有感染力的传播载体,而优质的科学故事打破了年龄与认知层次的界限,是极具普适性的选择。

(作者:周忠和 栗静舒,分别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科研机构: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加强科学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议题,而是回应“钱学森之问”、关乎国家竞争力与民族创新能力的战略任务,更是为关键科技领域摆脱“跟跑”困境的重要举措。

科学教育为科学研究输送人才,科学研究为科学教育提供真实场景和丰富资源。相比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科研机构通过提供真实的科研场景和实验设施,让学生体验从假设提出到验证结论的完整过程,能够大大缩短课堂与前沿知识的距离,解决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学会知识—会学知识—会用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递进跃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早在20世纪末,中国科学院就相继批准成立了“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和“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近千位科学家奖掖后学、甘当人梯,用自身学识与热忱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将前沿科学知识与科研思维融入科普和科学教育活动,更是深度培养有志于科学事业且已显露科学禀赋的优秀高中学生,部分早期成员已成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

除了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科普活动,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多?

在前置谋划、早期探索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在2015年开始系统化实施“‘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我们认为,科学教育更注重实现“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传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综合性目标。为此,中国科学院打造了“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和“学部科学教育论坛”,旨在搭建跨界的交流合作平台,有效促进科研机构、教育系统和社会科普教育机构等部门的思想碰撞和成果互通。

在科学教育已成为学生必修课的情况下,提升任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2022年,中国科学院进一步深化与教育部的协同联动,共同启动了“科学教师素养提升”计划,针对不同阶段科学教师的能力需求,开展“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和“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其中,“暑期学校”聚焦于为教师建立科学教育的基本认知和理论基础;“特色研修班”则紧扣学科重点与教学痛点,邀请科研人员手把手指导,帮助教师将专题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将科学思维、方法论嵌入教师培训体系,协助打造研究型教学的师资队伍;同步推出的百余节“科学公开课”,则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推向全国,从供给端切实落实好“加法”。这些探索不仅惠及数十万青少年和教师群体,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高质量科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科学院将继续深度参与科学教育,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在重点科学领域打造跨学科、可递进的研究性课程,强化问题定义和解决能力;发挥野外台站、天文台、标本馆和博物馆阵地作用,打造沉浸式科学感知场景,开展专业性科学启蒙活动;搭建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更多孩子看见科学、投身科学;践行科学教育长期主义,将长远规划融入育人全过程,助推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格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更多科研机构的深度参与,我国必将形成可深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特征、具备灵活适应能力与长远发展潜力的科学教育新生态,更多的孩子将在真实的科学探索中增长见识本领,在科学家精神浸润中成才报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作者:周德进 马 强,单位均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陈蕊、谷美慧对本文亦有贡献)

科技场馆:变“参观热”为“学习热”

2025年暑期,公众对科学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辽宁省科技馆单日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新疆科技馆将闭馆时间延至20点后,晚间客流占比达35%;中国科技馆门票开售即告罄——其中京外观众占比高达90%以上。

这种“一票难求”的现象,折射出公众对科学教育的旺盛需求。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双重浪潮下,科学教育的对象,不再只局限于青少年,而是扩展到全年龄段、涉及全社会层面。通过加强科学教育的供给,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创新模式和业态——在激发公众兴趣和热爱、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创意、展览展示、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从这个角度而言,科技馆已突破传统科普场所的定位,成为一个城市科学文化的地标和科学知识传播的枢纽——“十四五”期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征集了3678项优秀科学教育资源。中国科技馆建设的科学教育网络平台,已入驻292个机构,开展直播课程694场,共享视频课程300余节,极大丰富了科学教育资源。

配合国家“双减”政策,中国科技馆与北京市中小学校深入推进“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衔接。2021-2024年累计深度服务学校281所,覆盖学生12万人次。2023-2024年,联合23家地方科技馆共同承办,开展了32期“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服务培训全国3615名中小学校及科技馆科学教育人员。

然而,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科技馆建设仍存在显著差距:截至2024年底,全国达标科技馆总数虽较“十三五”末增长58.84%至548座,但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人均拥有量和分布密度上,差距更为明显。各级科技馆在科普资源供给、教育活动开展、科研创新等方面资源配置效率不够高。在展览研发、教育活动设计、特效影视创作等领域的创新潜力挖掘不够。

未来,科技馆体系服务范围应进一步从以城市居民为主,拓展到面向全国城乡居民、线上线下公众,不断送达、服务、扎根基层和农村地区。

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及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资源配置向偏远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积极稳步推进科技扶智、农村科学教育现代化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各地科技馆应积极探索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鼓励中小学到科技馆常态化开展“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将优质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扩展至中小学。

在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技术驱动下,科技馆也要加速数智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路径,开发科技馆智能体,推动展陈交互、资源调配和知识传播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泛在感知与互联互通,实体馆与流动设施、各类线上线下科普平台形成网络化布局,打破体验科学的物理空间限制。通过“破壁”融合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应积极打造沉浸式科学文化体验场景,强化对受众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科学精神的社会认同。

站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科学教育已超越传统认知范畴,构建“政府引导—场馆创新—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才能将“参观热”真正转化为“学习热”,最终实现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目标。

(作者:郭 哲,系中国科技馆馆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维尔茨本场在对方禁区内触球7次+创造5机会+2造良机均为全队最高

维尔茨本场在对方禁区内触球7次+创造5机会+2造良机均为全队最高

直播吧
2025-09-18 07:20:02
中方高层现身泰国,对把佩通坦拉下台的洪森,隔空发出警告

中方高层现身泰国,对把佩通坦拉下台的洪森,隔空发出警告

南权先生
2025-09-17 12:20:05
看完这批工信部的新车,我觉得合资和新势力的两极反转了。

看完这批工信部的新车,我觉得合资和新势力的两极反转了。

差评XPIN
2025-09-18 00:12:58
杨天真纽约被偶遇,脖前倾严重还有双下巴,与本人发的照片差别大

杨天真纽约被偶遇,脖前倾严重还有双下巴,与本人发的照片差别大

八怪娱
2025-09-17 10:33:01
美国在国民党豢养的鹰犬终于出动了,不仅卖台还疯狂攻击大陆

美国在国民党豢养的鹰犬终于出动了,不仅卖台还疯狂攻击大陆

时间最美的安排
2025-09-17 23:53:52
他重回上海交大攻读硕士学位,不久前在九三阅兵方阵中光荣受阅

他重回上海交大攻读硕士学位,不久前在九三阅兵方阵中光荣受阅

澎湃新闻
2025-09-17 10:16:28
欧冠新军炸裂首秀:90分钟天外飞仙 0-2到2-2!改写2大历史

欧冠新军炸裂首秀:90分钟天外飞仙 0-2到2-2!改写2大历史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8 06:43:37
欧盟委员会将提出对以色列的制裁措施

欧盟委员会将提出对以色列的制裁措施

新京报
2025-09-17 07:25:01
第37周新势力车型周销量TOP20:小米问界包揽前三

第37周新势力车型周销量TOP20:小米问界包揽前三

手机中国
2025-09-17 07:43:06
这个决定,重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终将改写全球的未来!

这个决定,重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终将改写全球的未来!

一个坏土豆
2025-09-16 19:52:16
33岁韩国女网红购买66亿韩元公寓,和全炫茂成为邻居

33岁韩国女网红购买66亿韩元公寓,和全炫茂成为邻居

君笙的拂兮
2025-09-16 12:19:40
外网传罗本去世,相关人士辟谣并表示他正在享受退休生活

外网传罗本去世,相关人士辟谣并表示他正在享受退休生活

雷速体育
2025-09-17 17:37:05
工资又回到了3000元时代

工资又回到了3000元时代

亚哥谈古论今
2025-09-06 17:38:41
吃饭也要讲政治

吃饭也要讲政治

特例的猫
2025-09-16 16:59:35
道歉也没用!嘎子穿警服卖货,曝直播报价1分钟25万,警方已介入

道歉也没用!嘎子穿警服卖货,曝直播报价1分钟25万,警方已介入

削桐作琴
2025-09-16 18:28:38
38岁刘亦菲碎花连衣裙长发披肩,素颜状态引关注

38岁刘亦菲碎花连衣裙长发披肩,素颜状态引关注

韩小娱
2025-09-18 07:48:51
台海观澜 | 台湾地位未定论,老调重弹为哪般

台海观澜 | 台湾地位未定论,老调重弹为哪般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14:42:13
陈昱霖:做吴秀波7年小三,被他亲手送进监狱,出狱后高调晒儿子

陈昱霖:做吴秀波7年小三,被他亲手送进监狱,出狱后高调晒儿子

芳芳历史烩
2025-09-16 19:34:10
湖南天气:高温解除!今起降温!低至18℃!

湖南天气:高温解除!今起降温!低至18℃!

三湘都市报
2025-09-18 00:07:59
情人早过时了!当下正流行这5种关系,你占了哪一种?

情人早过时了!当下正流行这5种关系,你占了哪一种?

小小包工头阿汾
2025-09-18 03:29:49
2025-09-18 08:28:49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809535文章数 34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夫妻聊天,是让孩子听话的秘诀

头条要闻

媒体: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美国急了 特朗普上门求人

头条要闻

媒体: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美国急了 特朗普上门求人

体育要闻

海港半场丢三球0-3神户胜利船 亚冠精英联赛5连败

娱乐要闻

第六代导演为什么没办法成为市场主流?

财经要闻

美联储重启降息!新任理事投了反对票

科技要闻

网易评测iPhone 17系列:今年升级值得买吗

汽车要闻

以用户为锚,“听劝”的岚图一路狂飙

态度原创

健康
游戏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如龙:极3》遭官方泄露!官网短暂出现消息分类

数码要闻

格力朱磊回应玫瑰空调争议:说丑的都是没见过的 网图以讹传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以色列攻入加沙城 多国寻求将其逐出联合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