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而已,怎么就变成了一场全网骂战?
2025年9月16日,美国网球选手泰勒·汤森德为了参加一场比赛来到中国。
但是当她走进了下榻酒店的自助餐厅,却一脸震惊和不解。
丰盛的餐台上竖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厨师推荐:干锅牛蛙和花胶烧甲鱼。
在她看来牛蛙和甲鱼出现在餐桌上,简直是太疯狂了,还一口咬定这些都是野生的。
当即打开手机录像,开始详细点评她眼中的黑暗料理。
甚至用一种很夸张的语气问,这玩意儿难道没有毒吗,吃了不会让人身上长疣么?
接着她又补上了一句,说这些人简直是在杀害青蛙。
随后镜头又对准了盘子里的海参,形容那东西就好像在那里直勾勾地瞪着你,让人看了心里发毛。
在烧烤区她又看到一串串的鸡胗,鸡心,还有些搞不清楚是什么动物的内脏。
她形容这些东西就像是被随便堆在外面的器官,完全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
最后她扫了一圈自助餐台,得出结论,就是除了最普通的面条,这里就没有一样东西是她敢碰的,所以她只能给这顿饭打个2分,满分10分。
老实说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吃不惯中餐里的一些食材,这本来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事,毕竟饮食习惯这东西,本来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超市里,肉类都是处理得干干净净,一块块包装好的,很少会看到动物的内脏,头或者脚。
他们的烹饪方法也比较直接,所以当他们第一次在中国的餐桌上看到这些在他们看来不寻常的部位时,会感到惊讶甚至有点害怕。
这完全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正常反应,谁都能理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不习惯是一回事,把这种不习惯变成一场公开的嘲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她这段视频之所以让那么多人感到反感,不是因为她不爱吃牛蛙,而是因为她表达的方式。
全程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好像在观看什么原始部落的奇异风俗一样。
她可能压根就没想过去了解一下,她口中那些野生的牛蛙和甲鱼在中国早就是非常成熟的养殖食材,就像美国人养殖火鸡一样普遍,根本不是她想象中那么猎奇。
所以这段充满了槽点和误解的视频一发出来,中国网友的反应尤其激烈。
很多人觉得她这纯粹是吃饭砸锅,人就在中国参加比赛,享受着主办方提供的各种便利和服务,结果一转头就用这种方式来侮辱东道主的文化。
很快很多外国网友也加入了进来,他们纷纷留言批评汤森德的言论暴露了她的无知和偏见。
作为一个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和比赛的职业运动员,最起码应该具备对不同文化的基本尊重,而汤森德的表现显然是完全不及格的。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汤森德显然也慌了,到了9月17日,她迅速删掉了那些引发争议的视频,然后录了一段新的道歉视频发了出来。
视频里她看起来非常诚恳,说自己很幸运能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体验不同的文化。
这次来中国遇到的每个人都对她非常友善,为自己之前那些不恰当的言论表示真诚地道歉,还说自己以后一定会注意。
不过网友们对这份道歉似乎并不买账,很多人发现她虽然在道歉,但从头到尾都没提中国或者中国菜这几个字。
只是含糊地把问题归结为文化差异,说了几句场面话,怎么看都不诚心。
同样是面对陌生的中国菜,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英国有个叫扶霞·邓洛普的美食作家,她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到四川的时候,也被眼前的食物给吓得不轻。
后来在书里回忆说,自己第一次看到皮蛋时,那黑乎乎,晶莹剔透的样子,感觉就像看到了魔鬼的眼睛。
出于礼貌夹起来却恶心得差点当场吐出来,完全无法下咽,但她和汤森德的选择完全不同。
没有拿出手机拍视频嘲笑,而是想搞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会觉得这种东西好吃,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名堂?
她一头扎进相关研究里,不仅彻底爱上了中餐,甚至还跑去报名进了四川的专业烹饪学校,成了当时班上唯一的外国学生。
从最基础的切菜,调味开始学起,跟着中国师傅研究各种菜系的烹饪方法。
最后成了西方世界最懂中餐的美食专家之一,写了好几本书,向无数外国人介绍地道中国菜的魅力。
食物这东西本身是中性的,既可以成为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纽带,也可以变成制造隔阂和偏见的工具,就看你怎么选择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