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她离开25年了,人们从未停止对她的怀念。
杨丽坤在人间留下了一个传说,她是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善”的具象,她就是“金花”,她是永远的“阿诗玛”。
一生只拍了两部电影,却给亿万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在电影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之前写1962年评选的“22大影星”名单,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
有朋友提出,金迪、谢芳和祝希娟等几位当时还很年轻的演员,都是仅凭一部电影就入选名单,同等条件下,杨丽坤也十分优秀,为什么没有她?
这篇文章,我来我看见就说这个话题。
杨丽坤被王家乙导演选中出演《五朵金花》,是在1958年,那一年她才16岁。
电影于1959年上映,轰动大江南北。
1960年,凭借“副社长金花”这一角色,杨丽坤获得埃及开罗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杨丽坤,是第一位在A类电影节上获奖的内地女演员。
不仅如此,《五朵金花》还在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造了当时内地电影海外发行的纪录。
杨丽坤和她主演的角色“金花”,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评选“22大影星”的动议于1961年提出,1962年正式公布名单。
按照普通观众的想法,杨丽坤理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能够入选,她将会是最年轻的“影星”,比1938年出生的祝希娟还小4岁。
但是有一个问题。
当年的评选,22个名额是分给四大电影制片厂,由他们推荐人选。
而当时的杨丽坤,是云南省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并非专业电影演员,不隶属于任何一家电影厂。
“厂籍”,是个很高的门槛。
谢芳和祝希娟,也面临这个门槛。
谢芳当时还在武汉歌舞剧院,祝希娟的单位是上海青年艺术剧院,她们俩,同样不是四大制片厂的演员。
谢芳得以入选,是占用了北影的名额。
面对北影内部的反对意见,发掘了谢芳的崔嵬前辈站出来说,宁愿自己不上,也要让新人谢芳上。
祝希娟的名额是上影厂的,是本来已经入选的刘琼前辈,让出了自己的名额。
这两个大厂的名额相对较多,上影厂8个、北影厂7个,还有很多好演员都没机会。
《五朵金花》是长影厂出品,杨丽坤如果参选,就应该用一个长影的名额。
长影厂只有4个名额,最终入选的四位明星是庞学勤、张圆、李亚林和金迪。
庞学勤和张圆都是前辈,不能比。
李亚林和金迪主演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与杨丽坤的《五朵金花》一样,都上映于1959年,反响热烈。
跟谢芳、祝希娟和金迪参选时的代表作品相比,《五朵金花》只是一部轻松的喜剧,即便人靓景美,它的“思想性”是不占优势的。
虽然在最美的时候没有“明星”的称号,杨丽坤和她饰演的“金花”、“阿诗玛”,早已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永不磨灭。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