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9月17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约占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以不到全市3%的土地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GDP。
北京是全球科技基础最雄厚、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立足北京、链接全球,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北京创造领先的制度环境,施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地方法规,深入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制定实施4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近5年推出1500余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中关村营商环境位列国家高新区第一名。
北京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2024年中关村企业研发投入4785亿元,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174.7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465亿元。
北京打造卓越的服务体系。搭建具身智能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25家标杆孵化器、26家概念验证平台,支持领军企业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中关村已集聚上市公司532家、跨国公司总部116家、独角兽企业93家,平均每天诞生科技型企业近130家。
北京培育一流的创新生态。聚焦前沿和未来产业建设64家特色产业园,打造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等一批创新空间;优化全球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政策,高被引科学家人数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城市首位;新设机器人等8只政府投资基金,累计投决金额23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近730亿元。
2024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约占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以不到全市3%的土地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GDP,多年来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始终排名第一,有力支撑北京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位。
开幕式上,《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发布,提出建设“创新园区、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人文园区、开放园区”,呼吁全球科技园区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弘表示,中关村倡议就是要让世界各国的科技园区,创新环境更优越,创新生态更完善,不断集聚创新人才,通过开放合作,通过智慧化高效治理,不断释放创新效能,带动所在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新挑战,践行科技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创新让人类福祉不断增加的使命和责任。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