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而当战旗方队经过时,一面鲜艳的红旗上,写着“杨靖宇支队”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令所有人致敬。
杨靖宇支队
同时,也让大家回忆着80多年前,杨靖宇将军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和日军英勇顽强作战的故事。
提到杨靖宇,我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是东北抗联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而且此前还是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始人,更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1940年2月,杨靖宇带领的东北抗联部队,遭到日军围攻,损失惨重,而唯一补给基地—密营,也被以程斌为首的叛徒,和日军一起摧毁殆尽。
杨靖宇将军牺牲画面(油画展示)
后来,杨靖宇被日军包围后,再度被汉奸出卖,最终在吉林省濛江县壮烈牺牲。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在白山黑水间,外无援兵粮草,内部叛徒出卖的情况下,东北抗联是如何坚持14年抗战的?
首先,提到东北抗日联军,那就必须要说到国耻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袭击东北军北大营驻地,因张学良下令全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关东军得以全面占领东北三省。
不过,有部分东北军和爱国人士,不愿当作亡国奴,便组建东北义勇抗日武装,和关东军在白山黑水间厮杀。
高峰时期,东北的义勇抗日武装,达到了30万人,但是武装内部成分却十分复杂,有原东北军,有地主武装、游击武装,甚至还有土匪,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
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后来,由于缺乏统一的集中领导,这些派系林立的抗日武装,始终是处于孤军奋战的地步,最终就是被日军分化歼灭。
在这个紧要关头,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的杨靖宇,便强烈建议组织动员抗日游击队,和日军在东北血战到底,绝对不能让日军在东北三省肆意妄为。
很快,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于1933年整编南满和海龙游击队,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这支部队,便是当时我党在东北地区的核心军事力量,也就是后来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依据共产国际指令,独立师联合地方义勇军组建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部队。
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迎来发展鼎盛期,全军编为11个军,合计约3万人,而由我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便有7个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即便如此,东北抗联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是极其恶劣;有人说长征时期的爬雪山过草地,甚至比抗联抗战的艰苦都还要稍逊一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咱们来看看抗联部队的伙食,就知道什么才叫做艰苦了。
这里说一下,长征时期,红军过境川黔滇各地,只要有土豪劣绅可以打,战士们还是能够吃上饭菜,甚至还有香肠之类的补充食物。
同时,红军在长征途中,还能挖到野菜、树皮、树根之类的应急口粮,足量的淡水资源,除开爬雪山、过草地这个时间段。
红军长征过草地
其实,这里还可以参照电视剧《亮剑》,李云龙部过草地时的说法,前锋部队都是能够买到或者百姓自愿奉献粮食的。
反观抗联部队,由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实行“归屯并户”的政策,导致其对外联系被完全封锁,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是真的孤军作战。
简单介绍一下“归屯并户”,也就是关东军把百姓全部赶下山,实行集中管理,日伪军和伪警察专门把守,百姓进出都需要出示“良民证”,还要进行指纹核对。
归屯并户下的东北农村
同时,日军还恐吓老百姓,只要谁敢给抗联送粮或卖粮,以违反国法论处(违反所谓的伪满洲国国法),轻则羁押,重则就是死刑,甚至被送到731部队实验台。
那么,就算是能给抗联提供补给的老百姓,也根本没办法或者不敢,联系深山里的抗联部队!
当时,对于东北抗联来说,别说什么饭菜、青稞面;就连红六军团过草地吃的野菜,臭尸,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都是抗联战士的珍馐美味。
倘若只是没有野菜,那倒也还好,但是抗联面对的实际情况却是:冰天雪地里,密林里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树皮、青草,甚至连苔藓都根本找不到。
深山里的东北抗联(场景复刻)
除开吃饭,没有住的地方,穿不上御寒的衣服,那才是真正折磨人的心理。
东北的冬季异常寒冷,而抗联部队所处的深山,常常是零下三十多度,不少抗联战士因此丢了性命,这也导致抗联的非战斗减员非常厉害。
当时,抗联部队根本没有营房休息,只能是以天为房,以地为炕,哪里落脚哪里就是营房,为了能够尽量减少冷冻伤亡,抗联部队几乎都是紧挨着一起睡觉取暖。
夏天时候,山林里各种瘴气、蚊虫毒蛇猛兽,行走在山林里,不少战士被蚊虫咬的满头大包,甚至还因为吸入过量瘴气而中毒。
同时,抗联部队为躲避日军追击,经常是在烂滩、沼泽地行军,而由于长时间双脚浸泡污水,再加上高温天气,直接导致战士们的双腿溃烂发臭。
抗联在雪地里作战
据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部队在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被寒风和雪一刮,直接冻成冰疙瘩,迈步就十分吃力。
还有一点,由于没有后勤支持,抗联内部根本无法生产棉衣军服,这就导致抗联战士的衣服,在山林长期穿下来,总是破破烂烂。
当时,抗联唯一的衣服来源,就是消灭日伪军或者恶贯满盈的土匪,从死尸上扒来衣服穿,为了不让衣服漏风,他们在打日伪军、土匪时,都是尽量打头。
简单来说,抗联的补给就是以战养战,穿死人衣服,用日伪军武器弹药,吃日伪军口粮,以及山林里能够填胃的一切东西。
要说伙食和军服差劲、环境恶劣,在打仗时期还能够克服,但是连必要的药品,在抗联部队内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抗联第六军四块石密营野战医院遗址
但是,抗联的医院,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药品,更别提手术治疗了。
因为没有消炎药、麻药,战士们就把火药当消炎药,刺刀代替手术刀,强忍着剧痛给自己做手术,而因为消毒不达标,导致不少抗联战士落下病症、残疾。
就这样,面对严酷环境和身体心理的压力,很多抗联战士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为了活命,便只好下山投靠日伪军,而他们的叛徒行为,也给整个抗联带来了麻烦。
东北抗联作战
所以说,抗联不仅要对付日伪军,还要随时
提防叛变的叛徒,为了避免祸端,战士之间只能叫号不能叫名,任何行踪都不能透露给外人,包括家人。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抗联战士通敌卖国,出卖东北抗日联军武装,出卖杨靖宇将军!
其中,作为杨靖宇将军的左膀右臂,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从小就跟着杨靖宇,杨靖宇对其是视如己出,教他兵法谋略),便于1938年7月,带着所部115人,向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投降。
岸谷隆一郎
当时,关东军对程斌非常看重,因为他掌握着抗联和杨靖宇的情报,其中就包括抗联维系生存的“密营”(东北抗联的补给基地,存储有粮食、弹药和药品等资源)。
所以,程斌带着张奚若(程斌大队机枪射手)及其所部被整编为“程斌挺进队”,程斌担任队长,而这支部队的骨干,也基本上来自于原抗联第一军第一师。
程斌担任挺进队长后,为向日军邀功,带人把蒙江县内的70多个抗联密营,全部摧毁殆尽,这也导致杨靖宇和抗联所部战士,一夜之间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
抗联部队的密营
最早,日军在围剿抗联时,一到晚上,由于地形不熟等原因,不敢留在山林过夜,便会撤兵中断围剿,抗联就能得以修整、再急行军作战。
但是,随着程斌的加入,他十分清楚抗联的行军落脚规律,便带着日军晚上也对抗联围剿,这就导致抗联力量被不断削弱。
程斌太懂杨靖宇,太懂抗日联军了!
除开程斌,担任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也于1940年,携带抗联经费9000余元和大量情报,下山向日军投降。
这个张秀峰,可以说是真的吃里扒外;他从小父母双亡,是杨靖宇将其一手带大,把他当做亲儿子看待,教他写字、唱歌、吹口琴,并让他担任自己的警卫排长。
杨靖宇贴身警卫排长张秀峰
左起第二人为张奚若(原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程斌所部机枪射手)
杨靖宇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视若己出的孩子,在其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却当了国家和人民的叛徒,站在了侵略者一边!
因为张秀峰的背叛,也最终导致杨靖宇将军的牺牲,也一度中断了抗联在南满地区的长期军事行动。
当时,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伪军在蒙江县大摆庆功宴,担任机枪手的叛徒张奚若,在宴会说直说用机枪射杀了杨靖宇,而一旁的叛徒张秀峰过来说道:混蛋!
围剿杨靖宇和抗联的日伪讨伐队和程斌挺进队
但是,令人非常痛恨的是,张秀峰最终逃脱了历史惩罚(抗联旧部曾经主张审判,但是因为证据不足未果),甚至还在上世纪80年代,接受过记者采访。
1940年,东北抗联力量被不断削弱,全军仅剩1000余人,为保存革命火种,部分抗联部队退入苏联境内修整、被整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
退入苏联的抗联部队
同时,剩余在东北境内的抗联部队,化整为零,从事情报收集,建立地方武装和敌后根据地,动员民众宣传抗日等工作任务。
直到1945年底,我党向东北派遣十万部队,以及2万党政地方干部开赴东北,展开东北解放战争,东北抗联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我军开赴东北解放
从我个人观点来说,东北抗联十四年斗争的艰苦,和生存环境的恶劣,放眼在整个人类军事史上,可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
和关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相比较,因为没有庞大统一的指挥领导,也没有正面战场的支持配合,以及地方党组织力量、群众基础薄弱,抗联真是在夹缝中顽强作战。
即便如此,东北抗联依然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队,但是也付出了近3万的牺牲(如果包括义勇武装,牺牲人数在33万),42名支队长以上干部牺牲,包括东北抗联创建者杨靖宇、赵尚志等人。
杨靖宇将军(历史影像)
最后,抗联精神长存,抗联英魂不灭,向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支队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