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野战军时期,陈再道作为主力2纵司令员打满全场,特别是淮海战役表现出色。他不光能打仗,还是刘邓大军中资历最老的纵队司令之一:红军时就在四方面军当过主力红4军军长,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中野的同级干部没有敢不敬重陈再道的。
然而49年淮海战役胜利之后,上级却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安排:二野大军改编,接下渡江南下作战任务,原先的中野名将们,改编后都获得了合适的职务,有的甚至职务升迁,成为新组建的兵团司令员、兵团政委。结果陈再道不光没获得执掌兵团的机会,他连军长都不是了,被调离野战军序列,就地留在河南剿匪。
不是说剿匪工作不重要,可河南已经基本解放了,南方还有许多大仗要打,刘邓大军里有几个战将,像陈再道这样被留在江北的地方部队呢?这令将军想不通,他找到刘伯承司令员,希望能继续跟着大军南下作战,哪怕当个普通军长、副军长也行。但刘帅也只是宽慰了一下陈再道,仍然要求他以大局为重,承担河南境内的剿匪事宜。
为什么军事能力十分优秀,也打过不少好仗的陈再道,关键时刻被首长留在了江北呢?这个安排似乎有些奇怪。
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是二野改制后,各纵队变成军,跟陈再道实力相当的老牌将领,基本都成为野战军序列的兵团级干部了。比如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曾经是中野3纵司令;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之前是中野4纵司令,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是中野时期的1纵司令。
49年二野番号确立时,只有这3个主力兵团,就资历而言陈再道够资格执掌兵团,但论解放战争期间的战绩,他及不上陈锡联、陈赓和杨勇。陈再道一直是军事干部,也不太可能去这几个兵团当政委,若只担任兵团副司令,对他来说有些低。特别是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红军时期曾是陈再道的直接下属,如今却“后浪推前浪”了。
整编后的二野兵强马壮,渡江后南线追歼,作战难度自然没有大别山时期及淮海战役那么大,野司把陈再道留在河南,客观上不会影响进军,同时也是有深意的。细心的读者能观察到,中原区域是很多刘邓大军将领的“老家”,红四方面军诞生于鄂豫皖老区,包括陈再道本人也是如此。49年湖北军区司令员为李先念、副司令是王树声,而河南军区司令员正是陈再道,这几位都是老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组织特意让陈再道留下,并非不重视他,相反更体现出器重和爱护。
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1955年武汉军区建立,陈再道被任命为首任司令员,当时全国只有11个大军区,陈再道坐镇华中,关键性不言自明,同一年他还获得了上将军衔。试想当年刘邓大军渡江,陈再道若跟着野战部队走,只当兵团副司令或者军长,建国后或许在南方任职,发展机会很难像在中原这么好,在这里他是鄂豫皖四方面军体系的代表性将领。由此可见,将军的生涯运势是很不错的。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