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陈赓在上海遭遇了意外的逮捕,逃出来后,他准备坐火车去找红军。
巧合的是,钱大均因奉命去围剿红军也上了这趟火车,发现他后,立即派副官来“邀请”。
本以为这次在劫难逃,却没想到钱大均对他的态度十分亲切,到站后还放他下车。
下属不甘心,询问钱大均原因,钱大均只说道:“没人愿意抓他!”
这次,钱大均明明是奉命抓红军,为何会放过陈赓呢?
偶遇钱大均
1933年,陈赓从上海逃脱了国民党对他的捕捉。
摆脱了困境的陈赓迫切想要赶往江西瑞金,投身于红军的队伍。
但在他赶往瑞金的火车上,一场意外的邂逅打破了他的平静。
那天,火车在江苏的一个小站上停了下来。
陈赓趁机下车透透气,呼吸着稍显湿润的空气,试图让自己的心情稍微平复。
这一路的颠簸,虽然不算长,但他已经无数次担心自己的身份暴露。
毕竟,他曾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精英之一,又曾为蒋介石效力。
如今,他却成为了蒋介石眼中的“敌人”,身份实在太显眼。
站台上,人来人往,但他的目光却锁定了一个人——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从远处走来。
那人穿着整齐的军装,步伐稳健。
陈赓定睛一看,心中猛地一惊——是钱大钧,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蒋介石的亲信。
两人曾在黄埔军校相识,那时陈赓还年轻,刚刚踏入军界,钱大钧是校中的教官之一。
陈赓心中一紧,他的目光下意识地移开,随即低下头拉紧了自己的帽檐,想尽快走进车厢。
车厢内相对安静,除了几声车轮的轰鸣外,似乎没有任何动静。
他正准备坐下时,突然,副官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紧接着那人恭敬地说道:
“陈先生,长官请您过去一趟。”
陈赓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逃避了。
他尽量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却在不断地盘算着应对之策。
虽然他一度试图否认自己是陈赓,但那副官依然坚持并带着他走向了钱大钧所在的车厢。
当陈赓站在钱大钧面前时,他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但钱大钧的态度却令陈赓大为意外。
钱大钧并未显得冷酷无情,只是微笑着看向他,语气平和:
“我一进站就看到了你,没想到这么巧。”
接着,钱大钧轻松地聊起了黄埔军校的往事,两人似乎没有敌对关系的存在。
陈赓一时无言以对,只能默默站着,心中的疑虑渐渐增多。
钱大钧显然并不急于提及陈赓的身份问题。
他没有追问陈赓到底去了哪里,也没有对他最近的活动做过多的打探。
相反,钱大钧似乎更愿意回忆过去的日子。
两人聊起了黄埔时光,谈到那个时候的师生情谊,气氛一度变得有些轻松。
陈赓听着这些话语,心中却依然感到几分不安。
毕竟,他并不知道钱大钧此刻的心思究竟如何。
火车继续向前行驶,沿途的风景也一幕幕地飞快掠过车窗,陈赓的心情却始终无法平静。
钱大钧虽然看似无意,但那种似乎并不完全信任的目光,却一直未曾离开过他。
随着火车的即将靠停,陈赓心中一动,便提起了自己要去见朋友的事,准备离开这里。
钱大钧微笑着让开了道路,面带笑意地侧身示意他可以离开。
陈赓一度以为这一切将就此结束,但随着火车的再次启动,他的心情却变得更加紧张。
放走陈赓
火车继续前行,沿途的景色在陈赓的眼前飞速掠过,但他的心情却依然沉重。
钱大钧的举动,仿佛一团迷雾,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理清其中的真相和深意。
尽管他们的谈话表面上看似平淡,甚至略显亲切,但陈赓却明白,两人的关系绝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这时,火车又到了一个大站。
旅客们纷纷准备下车,陈赓也默默地起身,打算趁机再次离开这片让他心烦意乱的车厢。
他刚踏出车门,就被副官拦住了。
那人语气依旧恭敬,却也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持,陈赓只能回到钱大钧的身边。
回到车厢后,钱大钧依然坐在他原本的座位上,微笑着看向陈赓。
此时,钱大钧并未再提及任何政治上的问题,也没有表现出捕获敌人的迫切欲望。
他眼神温和,语气平静:
“你走得这么匆忙,吃过饭了吗?”
陈赓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钱大钧会如此关心他是否吃过饭。
随即,钱大钧挥了挥手,示意副官给他送来了一些简单的餐点。
一时间,车厢内的气氛变得有些不同,似乎连空气中的紧张感都逐渐消散了。
陈赓坐下,默默地吃着餐点,心中却始终疑惑。
最终,他还是问出了口:
“你怎么不抓我?”
钱大钧轻声说道:
“蒋介石虽然严,但你知道,他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陈赓,你在黄埔军校中的声望和对他的帮助,大家都知道。
若是我抓你,可能会伤了他的心,伤了黄埔军校那些曾经的人的心。”
陈赓听后微微一震,这话的意思并不难懂。
钱大钧的顾虑,不仅仅是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情,还关乎整个黄埔军校那段共同的历史。
话音落下,钱大钧目光转向车窗外,仿佛在思考某些更为复杂的事情。
他缓缓说道:
“你以为蒋介石真的能杀了你吗?无论是私心还是为公,他都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陈赓听着钱大钧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他一直清楚,自己与蒋介石的关系早已不像当年那样单纯。
自从南昌起义后,蒋介石对他的态度便发生了根本变化。
曾经的恩情和朋友之谊,在政治的旋涡中早已被湮没,但没想到,这段经历还会救自己一命。
钱大钧不仅仅是在放走一个人,他是在为蒋介石的政治布局和未来打算,为黄埔的信任做选择。
安全下车
火车在驶过一座又一座的小站时,陈赓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当列车即将到达目的地时,陈赓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心浮气躁,反而开始感慨起了这次意外的邂逅。
从上海到这里,这段旅程本应充满不安和逃亡的焦虑。
但与钱大钧的一番对话,却让他对即将面对的局势产生了些许思考。
钱大钧放走他,不仅仅是因为过去的师生情谊,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复杂关系。
而是钱大钧意识到,抓住他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可能破坏更为微妙的政治平衡。
蒋介石曾经的“救命恩人”,在黄埔军校中的威望决定了无论如何,陈赓都不是容易被“消除”的人物。
火车的终点站渐渐近了,陈赓深知自己的使命还远未结束。
他已不再是那个简单的青年军官,今天的他,身上背负着更多的责任与选择。
此时,他要去江西与红军会师,钱大均要去江西围剿红军。
在火车上,他们是同方向的故友,一旦下了火车,他们就是敌人。
陈赓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他毫不畏惧。
火车的鸣笛声逐渐接近,站台上的人群开始涌动。
陈赓看着窗外的景象,心中闪过一丝坚定的信念。
陈赓站起身,走向车厢出口,回头看了眼坐在车厢另一端的钱大钧。
两人对视了一眼,钱大钧微微点头,陈赓也回以一笑,那一刻,他们似乎有一种无声的默契。
钱大钧放他走,或许只是一次政治博弈中的选择,但在陈赓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深藏在心底的理解与尊重。
尽管两人站在不同的阵营,但他们曾经共同走过的岁月,依旧无法抹去。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似乎停滞了一秒。
仿佛两个人在这短短的瞬间,彼此之间跨越了阵营的鸿沟,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解。
火车终于停了下来,陈赓的脚步停在了车门前。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毅,走出了这片充满变数的旅程。
钱大均看着陈赓的背影,没有丝毫后悔,可他的副官却不懂钱大均的想法。
他急切的劝诫钱大均,希望能抓到陈赓向蒋介石复命。
钱大均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说了一句:
“没人愿意抓他!”
副官听出了钱大均话语中的威严,这才歇了心思。
陈赓踏下列车,站在站台上,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火车,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这段旅程,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但对于他而言,这个瞬间将永远铭刻在心。
站台上,陈赓走向远方,朝着红军队伍的方向出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