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怎么会抛下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
这曾是意大利作家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在整个前半生都走不出的问题。她是意大利20世纪“最有名的弃婴”之一,1964年,她的父母将她遗弃在罗马一处公园的草坪,之后双双跳河自尽。当年还是婴儿的她被一个领养家庭收养,数十年后,兜兜转转走入了意大利文坛的中心。她不停地写下那些关于个体女性的生命经验,却一次又一次在意大利国内掀起围绕女性议题的全民讨论。
即便如此,关于自己的过去,仍然在很长时间里困扰着她。在成为母亲之后,她带着女儿再一次走近自己的母亲,重返母亲昔日生活过的村庄,重走母亲出走的足迹,最终拼凑出了母亲29年的人生。她把这29年写成了《露西娅逃离的29个春天》。在这次重返中,母亲早就不是那个儿时模糊的印象,也是许许多多遭受污名的意大利底层女性的缩影——一个女人本不想逃亡,她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而已。
在作者看来,母亲露西娅的故事可以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故事,它揭示了女性能够从自己的人生中期待些什么,而“前路仍然漫长,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在该书中文版出版之际,远在意大利的玛丽亚发回了关于这个故事的一些最新回应,经出版社授权特别刊发。愿所有像露西娅一样正在寻找自己道路的女性,最终都能过上一种“不被强加的生活”。
《露西娅逃离的29个春天》
[意]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著
刘凯琳译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5年7月
问:请向中国读者介绍一下这本书。
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这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并以中文版出版,对此我由衷地表示感谢。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因为它讲述了我的生母露西娅的故事。她是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意大利一个小村庄里的农妇,处在极度贫困之中,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女性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伴侣。
我的母亲爱上了一个男孩,但因为那个男孩家没有土地,父母便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而是让她嫁给了一个与她家土地相邻、但她并不喜欢的男人。不幸的是,这个男人非常暴力,而在当时的意大利并没有离婚法。于是,露西娅做出了一个几乎超现实、科幻小说般的举动:她离开了丈夫,尽管在法律上根本无法离婚,但她还是跟随另一个男人走了,那个人后来成了我的父亲。
他们被迫逃往米兰,却成了警方通缉的“非法逃亡者”,生活艰难到无法维持。我在米兰出生,有了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更加不可能继续下去:我无法入学,连基本的医疗照护都得不到,因为父母不能暴露真实身份,否则就会被判两年监禁。最终,他们选择了自尽。
我的母亲宁愿死也不愿回到丈夫身边,我的父亲则追随她一起离去。于是,他们把我留在了罗马的博尔盖塞别墅,并写了一封信寄给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仿佛是在为我选择未来的家庭和命运。
如他们所料,我被一个共产主义家庭收养,从此有机会读书。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写作,不辜负我的养父母,也不辜负我的生身父母。我的一生都在追寻与探索,在文化中成长。而我能够成为作家,尤其要感谢我的养母,她是一位文学教师。她在生活中也是一位老师:她每天都要求我写日记。我常常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作是为了“听妈妈的话”。某种程度上,这是真的。但同时,也是露西娅在召唤我。现实推动着我去探寻我的生母形象——这个坚强而自由的女人,尽管在那个年代的意大利,社会环境几乎不可能允许女性拥有自由。
问:在您书写露西娅的过程中,您的女儿提供了很多关键性的思路,有一种母女三代人间产生联结的感觉。您既是女儿也是母亲,能否从这个双重身份来分享您对母亲露西娅的理解或者感受?
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在我寻找露西娅,也就是我的母亲、安娜的外祖母时,我女儿安娜的存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两个原因。
首先,她真实的陪伴让我始终记得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因此我无法完全沉浸在“作为女儿”去寻找母亲的角度里。她把我拉回当下:有个孩子需要吃饭,需要在不同季节得到温暖或凉爽。
其次,她的直觉在揭开这个谜团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在露西娅和朱塞佩,也就是我的父母的失踪中,确实存在一个谜团。我必须说,13岁的安娜凭借她的直觉,超越了我的理智,甚至超越了当时记者们的猜测。
所以我非常感激她。我相信安娜的存在也照亮了露西娅的形象。尤其是所有我母亲的朋友都在安娜身上,看到与露西娅极为相似的外貌——尽管遗憾的是她们从未见过面。她还让我们看到了露西娅的力量。可以说,这份力量或许正是代代相传的。
问:在中文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种声音:逃离是刻进女性身体里的史诗。结合露西娅的经历,能否谈谈您对这种声音的看法?
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在中国,人们常说,逃离是刻进女性身体的史诗。就露西娅而言,这部史诗是由法律所刻下的——更确切地说,是由于法律的缺失,由于缺乏离婚法,她不得不逃离。
我的母亲本不想逃亡,她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过她与另一个男人——朱塞佩——亲手选择的生活,并在阳光之下坦然生活。
但这份自由并未被允许,于是她被迫逃离,可以说,逃离到了死亡之中。然而,经过这些年的思考,我逐渐把母亲的自杀看作是她对我巨大的爱的托举,她希望我能拥有比她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人生,这同时也是她对尊严与自我的坚守。她不愿回到那种奴役与暴力的境地,那是她曾经奋力逃离的,正如不幸中的许多女性一样。
电影《出走的决心》(2024)剧照。
问:五十年过去了,您认为露西娅的故事对现在的年轻女性有什么借鉴意义?她们能够从露西娅的故事/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思考或者精神力量?
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当我开始调查露西娅·加兰特,也就是我母亲的故事时,我并没有打算写书,因为我已经为养母写过一本书,某种程度上,我也不想背叛她。但我必须承认,关于露西娅的各种证言与叙述,以及我逐渐理解到的她的处境,几乎迫使我写下这本书。因为我明白,露西娅的故事,其实也是意大利乃至世界上许多女性的故事。
我也写过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女诗人,她们被迫过某种被规定的生活。因此我认为,思考女人能够做什么,以及她们该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去捍卫属于自己的尊严,并守护那份对真实生活的希望,是极其重要的。
是的,我必须用这个词——不是一种被强加的生活。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仍非常现实。就算在意大利,我们也能看到来自不同文化的群体,他们对家庭有不同的理解,对文化也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前路仍然漫长,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相信露西娅的故事可以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故事,它揭示了女性能够从自己的人生中期待些什么。
问:露西娅是千千万万个底层女性的缩影,女性用逃离来反抗不公命运和压迫的努力从未停止。您想对现在想要逃离或者正在逃离的露西娅们说些什么?
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所有像露西娅一样,正在寻找自己道路、自己生活的女性,我想说一句遗憾未能对母亲说出的话:请寻求帮助。如今有这样的资源,其实在当年也已经存在。但我的母亲只是个农妇,被迫离开了学校,所以她根本不可能知道。请寻求帮助,有许多互助网络能够支持女性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
请勇敢发声,和其他女性交谈,建立联系。我相信,并且通过母亲的故事我学到,孤立,是用来摧毁女性的最致命的武器。当女性们聚在一起,当她们彼此交谈,当她们互相连接,当她们并肩同行,希望就会出现,甚至我可以说,那是一个更公正的未来。
整理/申璐
编辑/张婷
校对/翟永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