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讲胜败,分赃看速度。一次大战刚停火,世界列强已经不坐谈判桌,而是直奔地球仪。有的拎油桶、有的拿铁尺,兵不卸甲就开始画地为王。
那份给奥斯曼帝国判死刑的条约,还没打印完,摩苏尔油田就被英国抢先圈了。
等真正的“国际会议”开始时,早有人已经吃上了第一口肉。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领土分割实验,问题是——谁吞得最快?谁笑到最后?谁最先被反噬?线一划,局全变。
英国的摩苏尔“抢饭”攻略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在战场彻底失利,被迫在爱琴海签下《穆德洛斯停战协定》,宣布无条件投降,实则交出了国家主权和军事调动权。
仅仅11天后,即1918年11月10日,英军跨过边界,占领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油田。这片土地本应在协定框架下维持停战状态,但英方并未等谈判完成,更未通知奥斯曼方面,直接将摩苏尔收入囊中。
摩苏尔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是整个中东最富储量的油气核心区。战前,英国能源储备告急,若无海外油田作为战略后方,其全球部署将举步维艰。
时任英国驻巴格达专员阿诺德·威尔逊在战后回忆中承认,他必须“在终战哨声响起前尽可能抢下摩苏尔”。军事行动背后,藏着经济图谋和能源战略。
更精准的是时机:11月11日,英军占领摩苏尔的第二天,德国签署停战协议,欧洲战场宣布结束。英国这一“提前动筷”的行动,既晚于中东停战11天,又早于欧洲停战1天,拿捏得毫厘不差。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法等战胜国将摩苏尔及周边划入未来“托管区域”,为实控行为提供“合法性”包装。
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正式签署,条约中确认摩苏尔归入英国势力范围。此时,英国已在当地驻军、掌控资源,一切只是走个形式。
不仅摩苏尔,整个伊拉克随后被纳入“英国委任统治区”,英国不仅控制政治、经济,还干预宗教与移民,全面掌握地区话语权。
抢饭还要铺桌布,英国把战时占领通过条约形式化,再用国际会议加盖章,可惜这种“强者游戏”,最终把整个中东推向长期混乱与冲突。
条约上的“中东拼盘图”
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在巴黎郊外正式签署。这份长达433条的协议,是对奥斯曼帝国的系统“肢解方案”。
条约直接剥夺了奥斯曼71%的领土,仅允许其保留安纳托利亚中部区域。其他地区全被重新标注、分类、分配。
法国拿下了黎巴嫩和叙利亚。法国在当地设置亲法政权,推广法语教育,建立法式医院与法院,大马士革一度成为“法军驻地”。
英国则吃得更狠。除摩苏尔外,还拿下巴勒斯坦与约旦的“委任统治权”,既管行政也插手宗教,为后续巴以冲突埋下结构性隐患。
希腊以“保护希腊侨民”为由,强行进驻伊兹密尔(当时称士麦那),获得了临时管理权,企图一步步向安纳托利亚推进。
亚美尼亚人在条约中获准独立,划得东部山区一大片地盘;库尔德人则被“画了块饼”,条文中承诺未来可建国,成为后世民族问题的火种。
连伊斯坦布尔都不再拥有自主权,周边海峡区由“国际共管”。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大海峡彻底脱离土耳其主权,欧亚交通要道被锁死。
这些安排构成了一张典型的“列强分肉图”:领土割让、资源转移、宗教重组、文化改写,甚至军事与财政都交由外国“协助”。
问题在于,这种条约不是在战场上谈出来的,而是战胜国之间反复协商后的既得利益分配,条约签署不过是“程序正义”的最后一块布。
而这场被包装成“国际秩序重建”的行为,激起的不是和平,而是火药味越来越浓的土耳其民族抵抗浪潮。
萨姆松起义,安卡拉建国
1919年5月19日,一艘轮船抵达土耳其黑海城市萨姆松,船上下来的叫穆斯塔法·凯末尔。
他拒绝承认苏丹政府签署的《停战协定》和《色佛尔条约》,在内陆城市安卡拉建立“国民政府”,拉起抵抗大旗。
凯末尔不是一腔热血,他带来的是完整的政治体系与军事组织。短短几个月,土耳其各地的民兵、士兵、商人、农民集结成军,形成初具规模的“民族统一战线”。
1921年,土军与希腊军队在萨卡里亚河畔展开激战。这场战役成为转折点,土耳其军队逐步掌控战局,并最终收复伊兹密尔。
1922年,奥斯曼苏丹宣布退位,延续数百年的帝制终结。1923年7月,《洛桑条约》签署,彻底推翻《色佛尔条约》,明确土耳其国家疆域,取消海峡国际共管,删除亚美尼亚与库尔德建国条文。
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件事是迁都安卡拉,拒绝继续沿用伊斯坦布尔,象征性斩断奥斯曼余脉,完成从帝国到国家的转身。
到此,那张充满算计的中东“分肉图”虽已标出盘子与刀叉,但还没来得及动手,凯末尔就翻了桌子。
参考资料:
一战在中东|奥斯曼帝国的终结与中东国家体制的诞生.半岛电视台英文网.2018-11-14
帝国的历史真的已经完结了吗?.《读书》.2020年2期新刊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如何结下世代血仇?.湃客.2020-11-20
土耳其首都,为何从伊斯坦布尔迁到安卡拉.文明杂志.2025-02-27
一战结束100年(三)——战后条约与领土被瓜分的战败国.人民日报.2018-05-22
土耳其纪念独立战争爆发100周年.环球网.2019-05-20
从奥斯曼到土耳其|《奥斯曼战记》:中东博弈的败者视角.澎湃新闻.2023-06-07
土耳其与库尔德人的百年恩怨——文明的冲突.海外网.2018-02-0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