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如水绕凉州,汉玉唐风映月流,今借文化兴丝路,西北经济上层楼。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已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各自领域的发展,还催生了新的产业模式。
文旅产业的繁荣依赖于“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的支持。这六大要素分别对应着多个相关产业:餐饮业和农业为“吃”提供支持;酒店业、旅馆业以及新兴的民宿构成了“住”的部分;“行”则涵盖了航空、铁路及道路交通等行业;“游”不仅涉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与农业、林业、牧业以及海洋业紧密相关;“购”代表商业的发展;而“娱”则涉及文化产业的多个门类。这些产业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为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入解析由“凉州学+凉州IP+凉州(武威)旅游资讯”所共同构筑的超级生态位品牌认知这一复杂逻辑时,笔者精心绘制了一幅流程图,而在这幅图中,“吃”依旧被置于最为显著的位置。细细观察这幅图,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九大要素深度融合”的精妙构思:吃、住、行、游、购、娱、文、史、地。
这一理念实质上是对旅游新六要素“吃住行文史地”的深刻拓展与体现。在现代旅游业中,这些要素各自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游客打造着难以复刻的独特体验与价值,成为推动旅游活动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
传统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基础框架。1996年后我国旅游业又拓展为新的旅游业六大要素“商、养、学、闲、情、奇”。
商(商务旅游)包括商务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与商业活动相关的旅游形式,满足商务人士的差旅需求;养(养生旅游)聚焦健康养生,涵盖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主题,如温泉疗养、瑜伽静修、森林康养等项目;学(研学旅游)以学习体验为核心,包含修学旅行、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强调知识获取与实践探索;闲(休闲旅游)侧重休闲度假,如乡村休闲、都市休闲、海滨度假等,注重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情(情感旅游)围绕情感需求,如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满足游客的精神寄托与情感表达;奇(奇趣旅游)以探索和新奇体验为主,包括探险、探秘、主题公园游乐、极限运动等,吸引追求刺激和新鲜感的游客。
笔者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导游,还有很多研究旅游的大学教授。各种理论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吃”依旧是排名第一的旅游业核心要素。我知道在海外有一些大学,比如说 Linnaeus University 就有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field(国际旅游研究方向)。
从字面来看,是研究旅游业,但这个专业的设置大多和商学院和经济学院直接符合。国际旅游研究是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旅游业,将管理、市场营销、创业、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元素融入研究和教学中。这个专业的学位是“Bachelor of Science with specialization in Tourism Management”。我看到一个国际旅游的研究项目《Food Sustainability in Tourism》,该项目就是评估旅游业与食品消费可持续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旅游业的重要性为何如此突出?因为它绝非仅仅是度假的代名词,或是旅游营销和单一产业的范畴。旅游业实则是一个与人口流动紧密相连的全球现象,它不仅塑造了环境、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深受这些领域变革的影响。
正如 Linnaeus University 所指出,旅游业涵盖了广泛的行业,涉及公共实体和非营利组织。它牵涉到众多不同的人类和非人类利益相关者。因此,旅游业触及了社会的关键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区域发展和社会包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UNWTO)亦在着重强调旅游业在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清晰地反映出人类当下必须积极应对的各项发展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9月27日,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将荣幸地成为2025年世界旅游日(WTD)和世界旅游大会(WTC)的主办城市,这一年度盛事将以“旅游业与可持续转型”为核心主题,突显了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所在武威,作为“凉州学”的发源地,最近几年也一直在努力发展自身的旅游业。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凉州(武威)未来有望在全球旅游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为世界游客提供一个充满魅力、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旅游胜地。
那武威到底拿什么来吸引游客呢?笔者觉得,还是以凉州美食文化为主。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说凉州美食,就不能只说凉州美食。要从凉州美食文化的根源开始讲起。凉州(武威)美食文化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气候、物产、交通。此外,还要考虑到武威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而约定俗成的饮食习俗与节庆文化。这些都形成凉州(武威)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如大名鼎鼎的“凉州三套车”,由凉州饧(行)面、凉州卤肉和凉州冰糖红枣茯茶构成的美食组合,已然超越了果腹之物,成为凉州(今武威市)的文化名片与城市符号之一。相传在清代,左宗棠将军率军途经凉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时值连日征战,将士们人困马乏。在这时,一位厨师呈上了他家传秘制的特色卤肉,以及用武威姑臧紫山所产的十八味名贵药材调配而成的营养茶,再配上凉州饧面。左宗棠将军品尝后,赞不绝口,宣称:“这三样美食就如同我军前行不可或缺的‘三套车’,缺一不可。”
笔者对美食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如果一个人能够包容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美食制作过程,那么他对于不同的想法必然也会持有开放的态度。
我查阅了爱尔兰旅游趋势报告,毫无疑问体验不同美食文化就是旅游的核心要素。我甚至可以断言,来凉州(武威)体验“凉州三套车”、“凉州菜锅子”,“凉州凉面”等美食的游客,是占据绝大部分的。只有满足了游客最基本的“吃”的需求,才能继续谈历史文化。
青年背包客(18-35岁)与国际游客(涵盖各年龄段)在美食需求上呈现明显差异。青年背包客更注重沉浸式体验和社交分享价值,他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餐饮消费,而是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具有故事性的美食冒险。爱尔兰旅游趋势报告数据显示,78%的青年背包客偏好参与感强的美食活动,如亲手制作当地特色菜肴、探索街头小吃摊、参观食品市场等。
全球各地的游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美食偏好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来自北美的游客往往更加在意饮食的安全问题以及过敏原的详细资讯,而欧洲游客则对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的来源给予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亚洲游客更倾向于口味的地道性,以及美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价值。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促使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契合不同文化的美食体验。
如今,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关注食物背后的环境足迹、社会影响及其文化真实性。那些能够创新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美食体验的领先旅游目的地和餐饮从业者,通常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显著的回报和竞争优势。
是不是把当地美食做好了,就不愁旅游业的发展了?非也。
我敏锐地洞察到一个极具潜力的职业发展方向:世界各地的旅游局都特别缺乏既懂餐饮专业又了解旅游体验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在跨文化旅游领域,餐饮文化的显著差异、语言沟通的障碍以及交流上的挑战,常常令跨文化旅行者在陌生文化环境中用餐时倍感紧张与不安。此外,美食信息的分散化使得跨文化旅行者难以规划出高效的美食体验行程,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极为明显。
因此,我总结出了一套让自己能够迅速领略美食文化的逻辑:首先是Hearing about it,通过各种渠道听闻它的声名;接着是Tasting/Consuming it,亲身去品尝和体验这种美食;然后是Understanding what it is,深入探究它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继而是Appreciating it /or not,根据个人感受来决定是否欣赏它;最后是Rethinking/Spreading,或是重新思考这种美食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和感受,或是将其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
武威的餐饮业从业者们若能巧妙地开发高端美食体验,便能满足消费能力强的国际游客。同时,若能精心设计经济型美食活动,就能吸引青年背包客这一广阔市场。通过积极共享食材供应链,并巧妙融合凉州文化凉州学以及凉州IP的内容,虽然呈现方式和价格定位各有不同,但定能实现市场覆盖的最大化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所以笔者坚持认为,“吃”就是凉州(武威)文化旅游业的最关键的核心词汇。
——乐活武威契苾小优谨记于凉州城下,姑臧紫山前。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