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曾经是全球老大,二战后慢慢走下坡路,手里那些老航母成了包袱。
无敌级航母就是典型例子,这系列有三艘:无敌号、皇家方舟号和光辉号。它们排水量两万吨左右,轻型航母,主要搭载海鹞战斗机,服役时挺风光,尤其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无敌号立了大功。
但时间一长,维护费用高,技术也跟不上趟了。英国政府为了省钱,干脆退役拍卖。偏偏中国那时海军起步晚,正想买艘旧航母研究研究,结果英国人死活不卖,高价都不行,非得拆成废铁。
转眼十几年过去,中国海军自己搞起来了,航母一艘接一艘下水,英国反倒上门推销旧货,中国人直接甩脸:白送都不要。
先聊聊无敌号吧。这艘航母1980年服役,2005年退役,英国国防部挂上网拍卖。买家不少,包括拆船厂和商业开发商。中国这边,有香港商人林建邦出手,他代表公司出价500万英镑,当时是全场最高。
林建邦计划把航母拖回珠海,改造成海上国际学校,搞中英文化交流啥的。结果呢,英国政府内部一商量,直接否了。国防部官员公开说,宁愿拆解销毁,也不卖给中国,哪怕一颗螺丝钉都不行。为什么?怕技术外流呗。
无敌号有垂直起降系统和滑跃甲板,这些对中国海军研究有价值。英国担心中国拿去复制,提升军力。最后,无敌号以280万英镑低价卖给土耳其Leyal拆船厂,2010年彻底拆成废铁,变成刀片和易拉罐啥的。中国出价高,却被拒,气人不?
类似事儿没完。2010年,皇家方舟号也退役了,这艘1985年服役的航母,曾在海湾战争中出过力。拍卖时,中国企业又来了,这次是黄光裕旗下的公司,出价350万英镑,还是最高。黄光裕那时在狱中,但公司计划把航母改成海上奢侈品中心或学校,停在天津港。
英国国防部又来老一套,国家安全考虑,取消资格。结果,皇家方舟号25万英镑贱卖给土耳其,2013年拆解完毕。接着2014年,光辉号退役,同样卖给拆船厂。这些航母加起来,英国宁愿少赚几百万,也不让中国沾边。
背后的逻辑简单:西方国家那时对中国海军发展警惕,觉得卖了等于帮对手升级。欧盟当时有对华武器禁运,英国作为成员,自然卡得严。拍卖过程公开透明,但对中国买家就是双标。
早在2000年代初,中国海军力量弱,急需学习航母技术。买旧航母是最实惠的办法,能拆解研究结构、动力系统啥的。但西方国家集体封锁,不光英国,美国也插手过。比如中国买乌克兰瓦良格号时,美国施压土耳其不让过海峡,拖了三年才到手。
英国的拒绝,直接推高了中国自研的决心。话说,那时候中国经济腾飞,军费增加,但技术起点低,买不到就自己干呗。这也暴露了国际军贸的潜规则:钱不是万能的,地缘政治才决定卖不卖。
中国海军发展,得从瓦良格号说起。1998年,中国从乌克兰买了这艘苏联未完工的航母,只是个空壳,2000万美元。拖回大连船厂后,工程师们加班加点改造,安装国产设备。2012年,改造成辽宁号入列,排水量6万吨,能搭载歼-15舰载机。这是中国第一艘航母,标志着从无到有。
辽宁号服役后,主要用于训练,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编队操作经验。没几年,2017年山东号下水,这是首艘国产航母,排水量5万吨,滑跃起飞,技术上比辽宁号优化不少。2019年山东号入列,驻扎南海舰队,参与了不少演习。
再后来,福建号2022年下水,2024年海试,这是电磁弹射航母,排水量8万吨,能弹射重型舰载机,像歼-35啥的。福建号代表中国航母技术跃升,不再靠滑跃,效率更高。
海军不光建航母,还配套驱逐舰、护卫舰啥的。055型驱逐舰排水量1.3万吨,隐身设计,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火力猛。052D型护卫舰批量生产,防空反舰能力强。中国海军现在有三艘航母在役,第四艘在建,目标是蓝水海军,能远洋作战。
这个过程,中国没少吃苦。早期装备落后,舰艇多是老旧型号,维护费高。2000年代,海军开始精简,淘汰一批旧船,集中资源搞新装备。刘华清等海军将领推动现代化,强调自力更生。结果呢,从买不到航母,到自己建航母群,用了20多年。
经济支撑是关键,中国GDP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到现在20万亿,军费随之涨。技术上,吸收国外经验,但核心靠国产,比如舰载机从歼-15到歼-35,逐步迭代。海军还加强国际合作,参加亚丁湾护航啥的,积累实战经验。
拒绝英国旧货,也在情理中。英国那些航母技术过时,维护成本高,中国现在有更好选择。专家直言,白送都不要,因为不值当。拿来研究?早过了那阶段。
海军发展逻辑是:先学习,后超越。早期被拒,逼着中国走独立路,现在反过来,英国想卖,中国不稀罕。这不光是装备问题,还关乎国家尊严和实力对比。
英国海军现在日子不好过。二战后,帝国衰落,海军从数百艘舰艇缩到几十艘。
无敌级退役后,只剩伊丽莎白女王级两艘航母,排水量6.5万吨,F-35B舰载机。但建舰费用高,2021年威尔士亲王号下水,就闹预算超支。海军整体缩水,潜艇、驱逐舰数量少,维护费压得喘不过气。
2020年代,英国国防预算占GDP2%,但通胀和老装备拖累,新舰下水慢。加之地缘变化,俄乌冲突啥的,海军得分散力量,应付北约任务。
英国为什么后来求中国买旧装备?经济压力大呗。2017年左右,英国推销护卫舰和巡洋舰给中国,强调兼容性好,能配套航母。
但中国海军已今非昔比,山东号下水时,全世界瞩目,中国专家审完规格,直接拒绝。那些舰艇技术落后,燃油效率低,雷达系统老,维护起来费钱。
中国自产的055型比它们先进多了。英国还试过卖二手驱逐舰,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群访亚太时,顺带推销,但中国没兴趣。
专家观点接地气:白送都不要,为啥?一是过时,二是潜在风险。买了还得改装,兼容性问题多,不如自己建。海军发展讲究体系化,中国现在有完整产业链,从设计到建造,一条龙。
拒绝英国,体现自信,也避免技术依赖。国际上看,军贸是双刃剑,买家得防卖家卡脖子。中国经历过封锁,现在反转,英国后悔也晚了。
英国早期拒绝卖航母,是典型的技术封锁,怕中国崛起挑战西方霸权。但中国没停步,转而自研,辽宁号到福建号,步步稳扎。现在海军规模世界第二,舰艇总数超300艘,远洋能力强。
英国呢,海军捉襟见肘,求售旧货被拒,尴尬。专家说,这证明靠人不如靠己,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有话语权。中国海军路子对头,坚持独立自主,经济腾飞当后盾。
未来,中国海军还会扩充,目标六艘航母啥的。英国得反思,封锁别人,最终害自己。国际军贸,得互利共赢,别老双标。中国现在地位升,别人尊重也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