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管接好!快把水带连接到消防车上去!”9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镇阿克博孜村开展了一场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模拟该村一大型露天堆垛突发火情,这时只见村基层消防队员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迅速跳上小型消防车,直奔村头的泳池——短短3分钟,吸水管便插入清澈的池水中,水流顺着管道涌入消防车水箱,随后消防车呼啸着冲向“火场”,与赶来支援的乌什县环城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救援人员合力“灭火”,不到5分钟,大火被完全扑灭。这场实战演练,让村里的泳池成了“应急水源地”,也让村民们亲眼见识到“一村一泳池”的双重价值。
在乌什县,每年夏、秋季节,村民和孩子们喜欢到河边、湖边游泳,却又面临着溺水风险;而乡村消防水源匮乏,一旦发生火灾,远在县城的消防车往往因“远水救不了近火”错失最佳救援时机。“以前孩子放学回家,我每天都要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叮嘱,就怕他偷偷去河边玩。”阿克博孜村村民热孜万古丽·阿不力米提回忆,村里曾有孩子因在河边游泳遇险,让家长们始终悬着一颗心。
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乌什县全力推进“一村一泳池”项目,建成116处村级泳池,实现全县乡村全覆盖。这些泳池选址避开危险水域,紧邻村民聚居区,不仅配备了救生圈、救生杆等设备,还张贴了安全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值守。“现在孩子放学就去泳池,有安全员看着,我既能安心干农活,又不用再担心他的安全。”热孜万古丽·阿不力米提笑着说,如今村里的泳池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堂”,每天都能听到阵阵笑声。
泳池的价值不止于防溺水。乌什县消防救援大队敏锐地发现,这些常年蓄水的泳池,正是破解乡村消防取水难的“金钥匙”。“农村火灾多发生在民房或堆放草料的场地,初期火势不大,但因缺乏水源,小火很容易酿成大灾。”乌什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王三明介绍,大队随即将泳池纳入乡村消防水源体系。
“有了水源,更要让基层队伍会用、善用。”王三明表示,提升基层消防救援能力,关键在“练”。乌什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乡镇专职队开展常态化联勤联训,从消防理论知识到实操技能,逐项打磨基层队员的能力。
在联勤联训中,消防员们手把手教乡镇、村两级救援队员测算泳池储水量、调试抽水设备、连接消防水带,还模拟了民房火灾、垃圾堆火灾等场景开展实战演练。“以前我们只会用灭火器,遇到大点的火就慌了。现在跟着消防员训练,知道怎么从泳池快速取水,怎么和其他队伍配合。”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说,如今村里的救援队员都能熟练操作抽水设备,遇到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置。
不久前,阿克托海镇吉格代力克村的一处柴草堆突发火灾,村救援队第一时间从本村泳池取水扑救,同时联系镇专职消防队支援。“我们到的时候,村里已经控制住了火势,我们只用了几分钟就彻底扑灭火灾,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阿克托海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华甲甲说,周边村的救援队也随时能跨村支援,形成了“就近响应、协同作战”的格局。
“阿克托海镇13个村,每个村都有泳池。一方面解决了未成年人防溺水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村级消防站,大大缩短了消防取水时间。”华甲甲算了一笔账,以前镇消防队到偏远村灭火,单是寻找水源就要花费20多分钟,如今从村级泳池取水,5分钟内就能完成准备工作,“这为快速处置火情、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防线。”
如今,乌什县的“一村一泳池”已从单纯的民生设施,升级为基层消防救援的“练兵场”和“水源库”。“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完善泳池消防配套,增加联勤联训频次,让每一处泳池都成为守护乡村安全的‘堡垒’。”王三明表示,乌什县正以这一创新实践为抓手,持续夯实基层消防救援基础,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胡潇潇 汪渝 张斌)
来源:新疆消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